阿昌族的传统节日
日 期:2015-05-23 16:01 来 源:易安居吉祥网
阿昌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云南省西南部。阿昌族一年较大的几个传统节日,如赶摆、蹬窝罗,会街节、尝新节、泼水节、进洼、出洼等,都与邻近的傣族相同。此外还有火把节、换黄单、烧白柴等节日活动。
阿昌族简介
在汉文史籍中,阿昌族曾被称为“峨昌”、“娥昌”、“莪昌”、“阿昌”、“萼昌”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一定名为阿昌族。阿昌族人口共有2.7万余人,为云南特有的民族,主要聚居云南省西部地区德宏州的陇川县、梁河县及潞西市,保山地区的腾冲县、龙陵县也有少量分布。陇川县的户撒地区和梁河县的遮岛是最集中的地方。
阿昌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阿昌语分为户撒和梁河两种方言,大多数阿昌人都会讲汉语、傣语,户撒的阿昌族还会讲缅语和景颇语,他们中有不少人能通五六种语言。这大概是阿昌族在历史上善于同附近的民族交往,不断向别的民族学习的缘故。
阿昌族聚居区地处高黎贡山余脉的丘陵山地、峡谷平坝,为阿昌族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阿昌族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闻名。水稻品种多、质量好,梁河地区的“毫安公”品种,过去曾号称“水稻之王”。阿昌族制造的铁器也极负盛名,以“户撒刀”着称于世。
阿昌族的传统节日
窝罗节(农历正月初四)
窝罗节每年农历正月初四举行,以纪念传说中阿昌族的始祖遮帕麻、遮咪麻为民除害、造福后人的功绩,届时人们要祭献最好的菜肴,然后杀狗吃狗肉和芋头,如果在祭祀的当天能捕到蟒蛇,则认为更吉利。
每年农历正月初四开始举行的“阿露窝罗节”,是阿昌族最为盛大的节日。节前,阿昌人精心搭设起“窝罗台坊”,台高约1米,4米见方,中央矗立着左右两块牌坊,顶端以一张昂挺耸立的巨大木刻满弦弓箭连接。这是阿昌族的神箭,象征着人类始祖遮帕麻智胜魔王,射落毒焰灼人的假太阳,恢复大地秩序,唤回万物生机。左牌坊顶部描绘着光芒四射的太阳,右牌坊顶端绘制着蓝天皎月图;太阳图案之下是一幅男子的盛装彩图,皎月图案下面则绘有女子盛装彩图,分别表征着天公地母—人类始祖遮帕麻和遮米麻。节日那天,远近村寨的阿昌族纷涌而来,汇集于庆典中央窝罗台坊四周,欢歌起舞,庆贺节日。
会街节
阿昌族会街,阿昌话叫“熬露”,过去多在农历九月中旬举行,一般持续5天左右,现在已改在国庆节前后的三天举行。是迎接佛祖返回人间的日子。传说佛祖“个打马”(释迦牟尼)为母亲上天念经三日(相当于地上三月)返回人间时,佛光普照,青龙白象呈祥。阿昌会街必耍青龙白象,即源于此。
火把节
阿昌族的火把节于每年农历六月下旬举行。一般是农历的六月廿五,也有在六月廿四过节的。节前,家家户户要自制松木火把。据说烧火把是为了驱逐疾病,以祈人畜兴旺。节日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米线,比较富裕的人家要吃火烧小全猪。当夜幕降临,人们燃起火把,先在室内转一圈,将蜘蛛网等不洁之物烧掉,以示驱邪保安。然后,全寨人手持火把汇集到寨内广场上或原野上,再绕村寨,山坡和天地漫游,以祈消灭虫害、预祝丰收。最后青年男女聚集在广场上,围着火堆,唱歌跳舞到夜深。跳舞时,由一个最善恶善舞的人领头,其余的人均双手叉腰跟在后面随唱,唱一句、舞一步,旁观的人也常常通宵达旦。火把节就是上半年的过年日,因此又称过大年。
清明节
阿昌族清明节前,家家户户进行大清扫,节日这天,各家各户清扫祖先墓地,以表对先辈的尊敬和思念之情。有的人家这一天还请佛爷念经。清明扫墓不仅祭扫自己家的祖坟,还要祭拜本民族的英雄和所敬仰的亡灵。
泼水节
泼水节又称桑建节或浇花水节。云南省德宏一带阿昌族民间节日。每年清明节后第七天举行,节期四天。第一天的主要活动是采椎栗花。相传桑建是椎栗树神的名字,他战胜恶魔,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届时,身着节口盛装的青年男子汇集起来,进山采花。行进途中,要由一人在队伍前挥舞阿昌刀,其他人边走边放枪,到山上采花前还要放鞭炮。采花返回时,一路上要敲象脚鼓。留在村里的妇女们早已准备好苏子粑杷,听到枪鸣,立刻到村外迎接采花队伍。小伙子们向姑娘献上椎栗花束,姑娘们将粑粑献给小伙子。
吃完粑粑,大家一起边歌边舞回村。村里的老人们早已在广场上立好了竹杆,迎接采花队。人们来到场地,把椎栗花一圈圈扎在竹杆上,使之成为花塔,有的则做成花轿。夜娩,人们便围着花塔、花轿,载歌载舞到深夜。
第二、三天的活动主要是浇花,男子敲响象脚鼓、锣等,扛着四色彩旗在前面开路、姑娘们则排成一长串到河里挑清水来泼花塔、花轿,并用清水沐浴花轿里供着的佛像。第四天是节日的高潮。人们互相泼水祝福。首先,请村子里五十岁以上的老大妈按年龄依次排成一排,姑娘们将清水泼洒在老人们的衣袖或手里捏着的汗巾上,以示消灾除难祝福长寿。然后,未婚男女青年互相泼洒。泼水用的器具必须干净,水也必须是清水。泼水时还得先用歌声问对方是否同意,如同意,则先由男的主动泼,女的后泼还,并互相祝福,说声“阿弥陀佛”。泼完后,有情者则相约到草地或山坡上对歌,直到太阳落山才散去。
撒种节和尝新节
撤种节和尝新节,是阿昌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日和八月十五日举行。届时,家家户户都按照传统的习惯,打扫庭院,房屋,准备鱼肉,米线,酸性食物和米酒,再到地里拔上一籽儿结得最大最多的芋头,砍上一颗结了双穗的玉米,然后把玉米和芋头捆扎在一根三、五尺长的竹杆上,放在堂屋的左角或右角。随后,用新谷舂成米蒸成饭,杀上一只肥鸡,摆在祭桌上,缅怀祖先。并接回出嫁的姑娘,全家团聚。饭后,男子穿着蓝、黑或素色对襟短上衣,黑色长裤;妇女着合襟上衣,裙、系围腰,颈上挂银质项圈,项圈上系有银链、银须、银元等饰;少女则将辨子盘于头顶。大家聚集于村寨前后唱歌跳舞,热闹异常。撒种节和尝新节的起源已久。
进洼
进洼节每年的六到九月间。进洼,汉语意为“关门节”,是农闲时起,信徒们都到各村寨的佛寺中静坐参佛,听经说法,过佛寺生活的宗教活动,在此间不能进行结婚嫁娶。
出洼
阿昌族出洼节意为送佛出寺,云南省德宏一带阿昌族民间节日,出洼节在进洼满三个月后。出洼,汉语意为“开门节”,每年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进洼三个月期满,一年一度的佛寺生活宣告结束,人们恢复正常的生活,此时会举办盛大的集会。
这时节,农田收个完毕,进入农闲期,故取消进洼节的禁令,青年人可以自由玩乐。十五日,全寨的未婚小伙子带着花纸,敲着象脚鼓在寨中游行,老人们则进佛寺烧香,并要把以前进洼时放在寺院佛寺后面的供品取出来烧掉,表示佛已出洼。十六日,举行佛爷出洼仪式,所有的未婚少女都要进佛寺拜佛。十七日,各寨青年男女集中,要听本寨佛爷讲诵经文。然后,人们欢歌纵舞,相互祝贺。青年男女从这天起又可以谈情说爱,缔结姻缘了。
烧白柴
阿昌族的烧白柴节日于每年农历的十二月。阿昌族的人们会在每年农历十二月的时候,各佛寺所属的民众,晚上在佛寺附近,将木质成白色的木柴堆成"井"字形,燃起熊熊大火,和佛像一起烤火取暖,求佛保佑。
换黄单
云南省德宏一带阿昌族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九、十月间择日举行。届时,各佛寺所辖区的群众要抬上香烛、纸以及食物,同时还要将准备好的佛像穿的黄单和在佛寺里挂的各种布单,一起送到佛寺供祭。到寺院后,先进香拜佛,然后由佛爷为进香拜佛者念经,念经完毕,前来进香拜佛的人们把新黄单给佛像换上,以示其信仰的虔诚。
中秋节
云南省梁河县一带阿昌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这天人们忘不了给狗饱食一顿。相传从前稻谷皆自生自长,而且高大如芭蕉树,人们因此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惯,并把吃不完的稻谷都糟踏掉。一天,观音娘娘见人们如此不珍惜粮食,一气之下刮起一阵狂风,卷走了所有的谷子,不久,人们便一个个饿得肚皮贴脊梁,狗也饿得嗷嗷直叫,观音听到狗叫,想到作孽的是人不是狗,于是就朝狗叫的地方撒下一把把谷子,人们把狗撵开去抢谷种吃,一位老人劝阻了大家,并把捡到的几粒谷种播撒在河边的田里,从此代代相传,人们不仅学会了种谷子,还懂得了生活要靠辛勤劳动的道理。为了不忘过去的教训,也为了报答狗讨来谷种的恩德,八月十五这天早上,家家户户都要用新收获的大米煮饭喂狗,而后走亲访友、欢聚娱乐。
春节
云南省阿昌族在正月年节即将来临之际,便要准备春联、年画、鞭炮、新衣等,家家户户还要清洗家具,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新春。年节一到,家家都要在门上贴对联,糊年画,并宰鸡杀猪。三十晚上全家团聚吃年饭,当晚还要守岁,全家老小围坐在火塘边,抱来麻栎树柴块,烧起熊熊大火,一直到深夜。阿昌族守岁还有这样一个传说:从前有个叫腊福的穷苦人,大年三十买不起年货,他一时兴起,抱来一大堆麻栎树枝,烧起熊熊大火。半夜时分,堂屋中央突然掉下一根碧绿的树枝,腊福感到奇怪,捡起树枝扔进了空米囤,不一会儿,空米囤盛满了大白米,人们得知此事后,每到大年三十晚都效仿腊福,以求米粮满仓,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阿昌族烤火守岁的习俗。过年时,人们要走亲串友,还举行各种娱乐活动。
在汉文史籍中,阿昌族曾被称为“峨昌”、“娥昌”、“莪昌”、“阿昌”、“萼昌”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一定名为阿昌族。阿昌族人口共有2.7万余人,为云南特有的民族,主要聚居云南省西部地区德宏州的陇川县、梁河县及潞西市,保山地区的腾冲县、龙陵县也有少量分布。陇川县的户撒地区和梁河县的遮岛是最集中的地方。
阿昌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阿昌语分为户撒和梁河两种方言,大多数阿昌人都会讲汉语、傣语,户撒的阿昌族还会讲缅语和景颇语,他们中有不少人能通五六种语言。这大概是阿昌族在历史上善于同附近的民族交往,不断向别的民族学习的缘故。
阿昌族聚居区地处高黎贡山余脉的丘陵山地、峡谷平坝,为阿昌族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阿昌族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闻名。水稻品种多、质量好,梁河地区的“毫安公”品种,过去曾号称“水稻之王”。阿昌族制造的铁器也极负盛名,以“户撒刀”着称于世。
阿昌族的传统节日
窝罗节(农历正月初四)
窝罗节每年农历正月初四举行,以纪念传说中阿昌族的始祖遮帕麻、遮咪麻为民除害、造福后人的功绩,届时人们要祭献最好的菜肴,然后杀狗吃狗肉和芋头,如果在祭祀的当天能捕到蟒蛇,则认为更吉利。
每年农历正月初四开始举行的“阿露窝罗节”,是阿昌族最为盛大的节日。节前,阿昌人精心搭设起“窝罗台坊”,台高约1米,4米见方,中央矗立着左右两块牌坊,顶端以一张昂挺耸立的巨大木刻满弦弓箭连接。这是阿昌族的神箭,象征着人类始祖遮帕麻智胜魔王,射落毒焰灼人的假太阳,恢复大地秩序,唤回万物生机。左牌坊顶部描绘着光芒四射的太阳,右牌坊顶端绘制着蓝天皎月图;太阳图案之下是一幅男子的盛装彩图,皎月图案下面则绘有女子盛装彩图,分别表征着天公地母—人类始祖遮帕麻和遮米麻。节日那天,远近村寨的阿昌族纷涌而来,汇集于庆典中央窝罗台坊四周,欢歌起舞,庆贺节日。
会街节
阿昌族会街,阿昌话叫“熬露”,过去多在农历九月中旬举行,一般持续5天左右,现在已改在国庆节前后的三天举行。是迎接佛祖返回人间的日子。传说佛祖“个打马”(释迦牟尼)为母亲上天念经三日(相当于地上三月)返回人间时,佛光普照,青龙白象呈祥。阿昌会街必耍青龙白象,即源于此。
火把节
阿昌族的火把节于每年农历六月下旬举行。一般是农历的六月廿五,也有在六月廿四过节的。节前,家家户户要自制松木火把。据说烧火把是为了驱逐疾病,以祈人畜兴旺。节日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米线,比较富裕的人家要吃火烧小全猪。当夜幕降临,人们燃起火把,先在室内转一圈,将蜘蛛网等不洁之物烧掉,以示驱邪保安。然后,全寨人手持火把汇集到寨内广场上或原野上,再绕村寨,山坡和天地漫游,以祈消灭虫害、预祝丰收。最后青年男女聚集在广场上,围着火堆,唱歌跳舞到夜深。跳舞时,由一个最善恶善舞的人领头,其余的人均双手叉腰跟在后面随唱,唱一句、舞一步,旁观的人也常常通宵达旦。火把节就是上半年的过年日,因此又称过大年。
清明节
阿昌族清明节前,家家户户进行大清扫,节日这天,各家各户清扫祖先墓地,以表对先辈的尊敬和思念之情。有的人家这一天还请佛爷念经。清明扫墓不仅祭扫自己家的祖坟,还要祭拜本民族的英雄和所敬仰的亡灵。
泼水节
泼水节又称桑建节或浇花水节。云南省德宏一带阿昌族民间节日。每年清明节后第七天举行,节期四天。第一天的主要活动是采椎栗花。相传桑建是椎栗树神的名字,他战胜恶魔,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届时,身着节口盛装的青年男子汇集起来,进山采花。行进途中,要由一人在队伍前挥舞阿昌刀,其他人边走边放枪,到山上采花前还要放鞭炮。采花返回时,一路上要敲象脚鼓。留在村里的妇女们早已准备好苏子粑杷,听到枪鸣,立刻到村外迎接采花队伍。小伙子们向姑娘献上椎栗花束,姑娘们将粑粑献给小伙子。
吃完粑粑,大家一起边歌边舞回村。村里的老人们早已在广场上立好了竹杆,迎接采花队。人们来到场地,把椎栗花一圈圈扎在竹杆上,使之成为花塔,有的则做成花轿。夜娩,人们便围着花塔、花轿,载歌载舞到深夜。
第二、三天的活动主要是浇花,男子敲响象脚鼓、锣等,扛着四色彩旗在前面开路、姑娘们则排成一长串到河里挑清水来泼花塔、花轿,并用清水沐浴花轿里供着的佛像。第四天是节日的高潮。人们互相泼水祝福。首先,请村子里五十岁以上的老大妈按年龄依次排成一排,姑娘们将清水泼洒在老人们的衣袖或手里捏着的汗巾上,以示消灾除难祝福长寿。然后,未婚男女青年互相泼洒。泼水用的器具必须干净,水也必须是清水。泼水时还得先用歌声问对方是否同意,如同意,则先由男的主动泼,女的后泼还,并互相祝福,说声“阿弥陀佛”。泼完后,有情者则相约到草地或山坡上对歌,直到太阳落山才散去。
撒种节和尝新节
撤种节和尝新节,是阿昌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日和八月十五日举行。届时,家家户户都按照传统的习惯,打扫庭院,房屋,准备鱼肉,米线,酸性食物和米酒,再到地里拔上一籽儿结得最大最多的芋头,砍上一颗结了双穗的玉米,然后把玉米和芋头捆扎在一根三、五尺长的竹杆上,放在堂屋的左角或右角。随后,用新谷舂成米蒸成饭,杀上一只肥鸡,摆在祭桌上,缅怀祖先。并接回出嫁的姑娘,全家团聚。饭后,男子穿着蓝、黑或素色对襟短上衣,黑色长裤;妇女着合襟上衣,裙、系围腰,颈上挂银质项圈,项圈上系有银链、银须、银元等饰;少女则将辨子盘于头顶。大家聚集于村寨前后唱歌跳舞,热闹异常。撒种节和尝新节的起源已久。
进洼
进洼节每年的六到九月间。进洼,汉语意为“关门节”,是农闲时起,信徒们都到各村寨的佛寺中静坐参佛,听经说法,过佛寺生活的宗教活动,在此间不能进行结婚嫁娶。
出洼
阿昌族出洼节意为送佛出寺,云南省德宏一带阿昌族民间节日,出洼节在进洼满三个月后。出洼,汉语意为“开门节”,每年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进洼三个月期满,一年一度的佛寺生活宣告结束,人们恢复正常的生活,此时会举办盛大的集会。
这时节,农田收个完毕,进入农闲期,故取消进洼节的禁令,青年人可以自由玩乐。十五日,全寨的未婚小伙子带着花纸,敲着象脚鼓在寨中游行,老人们则进佛寺烧香,并要把以前进洼时放在寺院佛寺后面的供品取出来烧掉,表示佛已出洼。十六日,举行佛爷出洼仪式,所有的未婚少女都要进佛寺拜佛。十七日,各寨青年男女集中,要听本寨佛爷讲诵经文。然后,人们欢歌纵舞,相互祝贺。青年男女从这天起又可以谈情说爱,缔结姻缘了。
烧白柴
阿昌族的烧白柴节日于每年农历的十二月。阿昌族的人们会在每年农历十二月的时候,各佛寺所属的民众,晚上在佛寺附近,将木质成白色的木柴堆成"井"字形,燃起熊熊大火,和佛像一起烤火取暖,求佛保佑。
换黄单
云南省德宏一带阿昌族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九、十月间择日举行。届时,各佛寺所辖区的群众要抬上香烛、纸以及食物,同时还要将准备好的佛像穿的黄单和在佛寺里挂的各种布单,一起送到佛寺供祭。到寺院后,先进香拜佛,然后由佛爷为进香拜佛者念经,念经完毕,前来进香拜佛的人们把新黄单给佛像换上,以示其信仰的虔诚。
中秋节
云南省梁河县一带阿昌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这天人们忘不了给狗饱食一顿。相传从前稻谷皆自生自长,而且高大如芭蕉树,人们因此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惯,并把吃不完的稻谷都糟踏掉。一天,观音娘娘见人们如此不珍惜粮食,一气之下刮起一阵狂风,卷走了所有的谷子,不久,人们便一个个饿得肚皮贴脊梁,狗也饿得嗷嗷直叫,观音听到狗叫,想到作孽的是人不是狗,于是就朝狗叫的地方撒下一把把谷子,人们把狗撵开去抢谷种吃,一位老人劝阻了大家,并把捡到的几粒谷种播撒在河边的田里,从此代代相传,人们不仅学会了种谷子,还懂得了生活要靠辛勤劳动的道理。为了不忘过去的教训,也为了报答狗讨来谷种的恩德,八月十五这天早上,家家户户都要用新收获的大米煮饭喂狗,而后走亲访友、欢聚娱乐。
春节
云南省阿昌族在正月年节即将来临之际,便要准备春联、年画、鞭炮、新衣等,家家户户还要清洗家具,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新春。年节一到,家家都要在门上贴对联,糊年画,并宰鸡杀猪。三十晚上全家团聚吃年饭,当晚还要守岁,全家老小围坐在火塘边,抱来麻栎树柴块,烧起熊熊大火,一直到深夜。阿昌族守岁还有这样一个传说:从前有个叫腊福的穷苦人,大年三十买不起年货,他一时兴起,抱来一大堆麻栎树枝,烧起熊熊大火。半夜时分,堂屋中央突然掉下一根碧绿的树枝,腊福感到奇怪,捡起树枝扔进了空米囤,不一会儿,空米囤盛满了大白米,人们得知此事后,每到大年三十晚都效仿腊福,以求米粮满仓,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阿昌族烤火守岁的习俗。过年时,人们要走亲串友,还举行各种娱乐活动。
上一篇:回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下一篇:白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相关阅读
- 112岁小孩的本命年礼物排行榜,送12岁本命年小孩什么礼物好
- 2送穷神怎么送,送穷神的日子和讲究忌讳
- 3无春年出生的龙宝宝好吗,无春年生宝宝要注意什么
- 42024年迎财神是哪一天,2024年迎财神的时间和方位
- 5八字火旺的女人做什么生意好,八字火旺的女人从事什么行业招财
- 6八字火旺的男人戴什么首饰好,八字火旺的男人适合戴什么
- 7男人逢九年最忌讳什么,男人逢九年要注意什么
- 8全年最凶的8天日子,全年最凶的8天日子要注意什么
- 9婚姻八字可以信吗,婚姻八字是不是真的
- 10女士戴本命佛的注意事项,女士戴本命佛的忌讳
- 11大年初三的禁忌有哪些,大年初三10大禁忌
- 122024年入火运对土命人好吗,2024年土命人的运势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