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族的传统节日
日 期:2015-06-03 14:30 来 源:易安居吉祥网
仫(mù)佬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山区,90%聚居于罗城仡佬族自治县。“仡佬”一词在民族语言中,就是“母亲”的意思。仫佬族的传统节日非常多且有趣,你知道有哪些吗?随易安居来领略仫佬族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吧!
仫佬族的简介
仡佬族人和中国古代“僚”人(音老)有密切关系。大约在2000年前,古代僚人就在贵州过着定居的农业生活,后来不断迁徙散布到其他地区。自明代以来,许多史籍上都记载着:“仡佬,古称僚”。仡佬族人主要从事农业,以玉米为主,其次还产稻、麦、薯等。早在清代,仡佬族人中就出现了一批专业的铁匠,铸犁、制作鸟枪,被人们称为“打铁仡佬”。仡佬族人因为长期与汉族人杂居在一起,所以生活习俗等方面已和当地的汉族相似,但至今仍保存一些本民族特有的文化活动、节日庆典、饮食习惯。因为仡佬族人数少又居住分散,所以他们之间有很大的不同,就连语言也有很大差别,往往分散居住在一个县内的族人也不能通话。新中国成立前,仡佬族人过着贫困悲惨的生活。解放后,仡佬族人享受到民族平等的权利,生产水平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仡佬族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与毛难语、侗语非常接近。由于仡佬族人民与汉、壮族人民交往密切,仡佬语中吸收了不少汉、壮语词汇,绝大多数人兼通汉语,部分人还会说壮话。
仡佬族主要从事农业,以水稻、玉米为主。耕作技术、作物种类和生产工具基本上与附近的汉、壮族相同。佬族山乡素有“煤乡”之称,采煤已成为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仡佬山乡是景色迷人的山水画廊,山如剑排,水似绸缎,素有“小桂林”之称。
仫佬族的传统节日
八月节
八月节又称迎新谷节。仡佬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节期为两天。仡佬族极为重视这一节日,届时,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前往寨中空场。族老指定几位壮汉将头戴红花的大牯牛牵入场中,然后口诵祈求五谷丰登的祝辞。诵毕,乐手奏起“八仙”乐,人们鸣放火枪或鞭炮,随后杀牛。牛心平均分与各户,由各户家长将其供祭在袓先灵前,以示全族团结一心,而后,杀鸡宰鸭,煮牛肉。族老还要带领众人,捧着一只小猪、一只公鸡、一只大鸭作为三牲祭品,到菩萨树前举行祭祀仪式,祭毕,人们聚餐,青年男女在月光下,载歌载舞,尽兴方散。翌日,各家各户前往田间采回一些新鲜谷物、瓜果,用以家宴。家宴毕,妇女们带着子女,给娘家亲戚送去一些时鲜礼品,以示祝贺。男人们则互相拜访,饮酒谈天。青年男女仍旧歌舞娱乐。节日过后,开始秋收。
拜树节
拜树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一带仡佬族节日。时间在农历正月十四日和八月十五日。这里的仡佬族将青杠树视为祖树,相传他们的袓先从贵州省安顺一带迁移过来的时候,受到当地人的热情欢迎,并时常接济他们。因不能把祖宗灵位同别人家的安放在一起,只好在青杠树上开了一个洞,把袓公祖母的灵位放在树洞里。从此,隆林一带的仡佬族就拜青杠树为袓树。另传说,仡佬族袓先到隆林开拓荒地时,因怕毒虫猛兽而夜宿青杠树上,后来便拜之为祖树。拜树所需的一头黄牯牛,每年轮流由三户人家捐资购买或合伙饲养。因当地仡佬族居住分散,节日前几天,人们便做好准备,互通信息,届时便集中到袓树所在地磨基村。拜树时要把牛杀掉,邀请附近寨子各族群众来共餐。会餐时只吃牛下水和其它酒菜,不准吃其它部位的肉。拜树仪式由家族大房主持,将公鸡扭断脖子、扯下翅膀、鸡脚加上牛心共作祭品。祖公树要献鸡头、左翅和左腿,祖母树要放鸡头、右翅和右腿。供物均用红纸包好,分别送进树洞里,再用纸钱封好树洞。主祭人向树祈祷、敬酒、鸣炮,然后将牛心平分给本族各户,以示同心协力,同甘共苦。
吃虫节
吃虫节是仡佬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二日举行。当地民间相传:占时仡佬族山乡虫灾严重,粮食歉收,于是悬赏三头肥猪除虫。公鸡、鸭子和道士去除虫,均失败。有一个叫甲娘的妇女,于六月初二那天,带着子女回娘家,因穷困无钱购买礼物,便在田头捉回几包虫作礼物,到娘家后将虫炒熟请众人食用,众人皆感味道颇佳,于是竞相捉虫炒食,一时间害虫大减,粮食获得意外的丰收。人们将三头肥猪赏给甲娘,甲娘则杀猪回敬乡亲。甲娘死后,人们在田间修庙,称为“吃虫庙”,因此而形成吃虫节。届时,村寨中已出嫁的姑娘必须按时赶回娘家过吃虫节,并在途中捕捉各种害虫,带回娘家作为菜肴的原料。各家各户用捕捉来的害虫,做成油炸蝗虫、腌酸蚂蚱、甜炒蝶蛹、蚜米泥鳅等各种菜肴,家人围坐在一起,家长说“吃!嚼它个粉身碎骨,吃它个断子绝孙!”,而后家人持筷共食。食毕,全村男女老少汇聚于村中吃虫庙前,载歌载舞。然后人们排成长队,敲锣打鼓,穿行于田垅间,边走边捉害虫,并插上染有鸡血的小白旗,以向害虫示威。
春社
春社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仫佬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择日举行。届时,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粽子的种类繁多,大小不一,甚至有五、六斤一个的粽杷。在这一年刚结婚的新夫妇的男家,要做一两挑大粽粑送给女家,女家也要送相等的棕粑给男家,以睦姻亲。
春社节还是广西壮族封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瑶族支系红瑶民间传统节日。每年二月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举行。节日期问,红瑶群众要到村旁的山上找一块较平坦开阔的地方煮粥吃,大家按性别、年龄分成若干组,老人已婚妇女可留在家里。有的寨子青年男女有互相走访的习俗。舂社节也是当地瑶寨封芦笙的日子,自此以后到秋收,禁止吹芦笙。
吃新节
仡佬族各支系吃新节有些不同,披袍仡佬的吃新节,时间在农历七月第一个龙场天,闰年则在八月第一个蛇场天。节期三天,活动主要是祭祖。传说仡佬袓先开荒辟草,挖田种谷是盘古王教会的,吃新也是他发起的。
故后人过吃新节是怀念盘古王的恩情,同时也纪念金角龙王供水,沙达捕鼠之功。节日第一天叫采谷,从“田娘”(即最初开的一块田)开始,出发时先男后女逢田便捋谷。人们也可以到周围其他民族的田里捋谷,其他民族并不责怪。另外还要采一些传说是老鼠吃的小米、毛稗、草籽。凡准备祭品时舂出的碎米、糠不能喂鸡喂猪,连淘米水也在节后才可以喂牲口。祭祖前,不能先尝供品,连闻一下也算不恭敬。先杀鸡请天地、祖宗和四大山,然后杀牛。牛的各个部位的肉都要分给各户一份。最后一天的祭祖仪式与平时不同:不用桌凳、筷匙、杯碗,将一个大簸箕放在地,把饭菜连锅甑放在上边,用马勺舀菜,用手抓饭,传说袓先没有碗筷,这样做以示没忘祖先。
仡佬年
仡佬年有大年、小年之分。大年时间与汉族春节同,小年节期各地不尽相同,有的在冬月十七日或虎日举行,有的在腊月二十七日举行。冬月过小年的人认为十七日是祖先开始开荒辟草的时间,虎日是盘古王开天辟地成功的日子。而腊月过小年的人则认为过去只有大年,后因老王派兵打仗,规定出发的日子距大年仅差三天,为让人们过个团圆年,便把过节的时间提前了三天,由此沿袭成俗,称为小年。就仡佬人对大小年重视的程度看,小年远胜于大年。仡佬族小年祭祖的东西都是传说袓先从天上初到地下时食用过的,如青杠条、金丝茅草、山药、没有阉过的牙猪肉、糯米、糯米面等。牙猪肉要按着从头到尾的顺序切巴掌大的四片,绝不能倒切或横切,用四根青杠条穿起。山药也要切成四片,用四根米草芯或花角藤穿起。人们还要用粑粑捏一个祖先模像和八对圆杷,代表传说中仡佬族的各个支系。这些粑粑不准食用,其它粑粑对客人也是“准吃不准拿”。夜晚,人们举行向祖先献饭仪式,贡品有山药、炒牙猪肉和九块四方形猪肉块。还要捏九团饭,插上三叶金丝茅草,用以判断来年庄稼好坏,草蔫则好,否则不吉。贡品供上后,关门吹灯,用马匙装山药和炒牙猪肉,然后指名曾祖各位前来享用。每喊一位,就把马匙中的菜撒一些到地上。传说古人不穿裤子,有灯他们不好意思过来吃用。节日期间,孩子们要进行打磨秋、滚龙秋、斗鸡棒等多种游戏,青年男女要上山对歌,寻求佳偶。
元宵节
贵州省务川县仡佬族闹元宵活动除了舞龙灯、跳花灯、玩狮子外,尚有照五过、追老鼠、烧蝗虫、爆虼蚤、摇钱树等。“照五过”即把平时积累的干竹丝点燃排放在自家门外,由家里出来一个人一遍又—遍地喊:“照五过,照五过,前照五过,后照五过!往年稻谷结几颗,今年稻谷起索索;往年麦子细朵朵,今年麦子大砣砣;往年包谷像鸡壳,今年包谷象水牛角;往年豆子过手剥,今年豆子机器梭……”“追老鼠”是小孩子的游戏:用绳捆一只破草鞋,一个人牵着跑,后边追的人喊:“打死老鼠!”每到一家,便用锤子敲着柱子问:“柱?哥!”有人应“哎!”又问“老鼠仔漏窝不漏窝?”众答:“漏窝!”、一年漏好多?”“365窝!”主人家则拿出节日食品散发给孩子们,以示感谢撵走了老鼠。
黄昏时“烧蝗虫”:家里一个人扛锄头到房后田地里用杂草烧一堆火,然后喊:“烧死蝗虫,挖死地虫!”再挖土往火里抛,喊“烧死蝗虫,五谷登丰;挖死地虫,禾苗葱葱。”返回时要丢弃锄子,否则地虫会活过来。“摇钱树”是选一根枝叶多的金竹,挂上燃香,扎上蜡烛,天黑时栽在院子里,然后,大人教小孩喊:“当门栽根摇钱树,后头是个聚宝盆,一年摇它三百六十五天,早晨落金啊夜晚落银……”“爆虼蚤”在深夜时进行,往门外的火堆中放进女贞树叶和竹子,发出噼噼啪啪之声,人们同喊:“爆虼蚤,爆虼蚤,一爆老鼠,二爆铺草,三扫灰灰,四州药浇。虼蚤绝种,光景美好!”仡佬族闹元宵还有挑金银水、栽秧、送年等活动。
祭雷王
祭雷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仫佬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举行。当地仫佬族认为雷王是掌管雨水的神祗,长着翅膀,有一双大鼓眼,手持巨斧。由于雨水多少严重影响着当地农业的丰歉,所以,仫佬族村寨一般都建有雷王庙,一旦久旱不雨,则举行祈雨仪式。当地民间相传:农历五月初五日是雷王诞日,此日,全村寨要做五色旗,并杀牛作为祭品,集体祭祀雷王。还有的村寨在农历六月初一日,七月十三日、十二月二十四日,分别祭祀雷王,以祈求雷王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祭社
祭社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仫佬族民间宗教节日,一年分两次举行,农历二月社日的祭祀为春祈,八月社日的祭祀为秋报。仫佬族认为,社王是他们的保护神,所以,在村口路旁都立有社王庙,或用石块垒一台子作为社坛。到社日那天,全村人集中在社坛前,杀猪宰鸡,把牲血供给社王,请社王享用,然后再供以猪头、猪尾和猪内脏及一只鸡。祭祀由村内老人轮流主持,无须法师念经作法,事毕后,把"肉分给村民,村民把这些肉拿来再祭祀自己的祖先,然后全家食用。春祈的目的是祈求丰年,而秋报是为感谢社王的功德,并提出对来年的愿望。有的地方还有报丁的活动,即当年出生的男孩,要集中起来给社王献祭,意在告诉社王,他要保佑的人又多了几个。
祭树节
祭树节是贵州省六枝地区仡佬族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三月第一个龙场天。传说仡佬族袓先从天上初到地下时,就住在大树上。也有的说祖先从树上经过,所以要祭树。日子选在龙日,是纪念金角老龙。说祖先从天上下来时的第一天晚上,是金角老龙让住在树上的。祭树时要选一种叫倒毛鸡的树,因为这种树的皮象龙鳞。也可选--有古藤垂吊的大树。祭祀由几村联合推一年长而又德高望重的人主持。届时主持人打着红伞,将一只红公鸡和一只母鸡宰杀,用血围树淋一圈,并虔诚地请求金角老龙受献,还要说一些感恩大树的话。每户也用红公鸡血淋大树一周。然后大家共餐。当地高姓仡佬族在祭祀时必须把全部祭品吃完,漱口洗手后方可回家,否则认为金龙没领受。
祭土主
祭土主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仫佬族民间宗教节日。各地日期不统一,多在农历一月上旬举行。土主又叫地主,是仫佬族村寨的保护神。传说专管村民平安和牲畜不受猛兽的伤害。在仫佬族村子,均有土主庙。土主庙是个半人多高的小棚子,内有一小石台,用来供奉香火。届时全村共同备办酒肉集体祭祀。另外,还要用纸或木头做成刀、斧、剑、链条等器械放在土主面前。意为给土主换新的武器,以增强其防御猛兽的能力。
敬牛节
敬牛节又称牛王节、祭牛节。仡佬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十月一日举行。仡佬族认为这一天是牛的生日。节日里,人们要杀鸡、备酒敬奉牛王菩萨,祈求它保佑耕牛健壮无病。为了让牛过好生曰,这一天不让牛干活,并要喂其上好的草料。贵州遵义、仁怀、镇宁的仡佬族,还要打两个大糯米粑,挂在牛角上,再把牛牵到水边,或打一盆水让牛看,然后取下糯米粑喂牛。有的地方还放炮竹,给牛披红挂彩,表示庆贺。人们在节日里也要做上一些好的酒食共餐。
立春节
立春节是贵州省遵义地区务川县仡佬族的节日。每年农历立春日举行。节日里禁止人们洗衣服,认为洗衣服会污染春水。这天还要举行抢春水活动。节日前一天晚上要准备好抢水工具和鞭炮。抢春水由家里未婚男子或女子承担,如家中有几位末婚男女,则挑诚实能干机智者承头。没有未婚男女,则到别人家去借一个,并在节日头一天晚上请到家里住宿,鸡叫头遍开始行动,动作要轻,不能弄出声响,否则会惊动春水。舀水也是轻轻的,平年舀十二碗,闰年舀十三碗。舀完,便高声叫喊“抢春水啦!”同时鸣放鞭炮。谁家鞭炮先响,“头水”就被谁家抢到,说明他家儿女勤快。抬水回家时,边走边喊“春水到我家!到我家!”到家后马上烧火煨水,待全家起床后每人喝一盅春水香茶,再喝一盅蜂蜜米花茶,然后用春水煮汤圆。人们认为,喝了春水,一年内会平安健康。
牛生日
农历四月八是牛生日,家家户户清扫牛栏,把牛洗得干干净净,给牛吃好料,这天不使用牛,给牛放假休息,这一天还宰鸡宰鸭,备酒备肉供奉“牛栏神”,用枫树叶汁蒸黑糯米饭祭祖先。黑糯饭先请牛吃,然后人才吃。在大门上插枫树叶,以驱蚊蝇。
六月二
六月二又称祭伯公,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仫佬族的祭祀节日,以种水田为主的仫佬族每年农历六月初二举行,以种早地为主的仫佬族称此节为祭伯公,每年六月初六进行。这段时间正是稻谷长胎、玉米结苞的季节,过此节意在祈求保苗神保护秧苗。祭祀活动在托灵社坛附近的大树下,祌像前或村前田垌的土台上进行。有的旱田区则在田边地角以石头为祌像进行。首先要将祭猪拉到神坛或庙里宰杀,目的是让神灵享用血食。然后砍下头、脚、尾连同内脏一起煮熟,(另外还有一只煮熟的鸡)做为祭品,陈列于神前,焚香斟酒进行祭祀。祭毕,每家一人参加神坛前的大会餐。最后将猪肉分给各户。主持各种公共祷祭活动的两个头人、两位副手,由各户轮流拘任。第一年先当副手,以便熟悉仪式过程,次年转为正职。正头人任期一年,不得连任。
春耕节
仫佬族春耕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一带仫佬族民间农祀节日,每年农历立春前一日举行,节期为两天,旧时,人们前往县城东郊春牛亭观看县太爷主持的“开土迎春”仪式。先由县太爷手持燃香,拜神仙、土地和公民,随后脱鞋挽裤,下到水田中,一手扶牛犁,一手持长鞭,向众人高喊:“立春已到,农夫下田”。然后在牛身上打三鞭,打第一鞭时说"风调雨顺”,打第二鞭时说:“物阜民安”,打第三鞭时说:“天下太平”。而后在水田中犁三犁,“冬头,(村长)随其后将谷种撒向田里,以示春耕开始。翌日,各户自行举行立春开土仪式,各村冬头将一些谷种分给各户,各户将这些谷种和酒肉作为祭品,祭祀祖先,接着将牛牵到自家田中开犁,将谷种撒到田里。冬头要逐户检查耕种情况。
春节
春节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一带仫佬族由于受佛教思想影响,初一不吃荤腥。人们认为一年开头的日子斋戒荤腥,全年里不再斋戒也可以。这一天每家都要舂糯米粉做水圆。初二才过新年,吃除夕留下的酒肉。十五日为过大年,这一天要杀鸡、煮肉、蒸糯米饭。从初一到十五,人们不从事劳动,青年男女要集中在歌堂内纵情吹歌,白天唱“欢冬久”(情歌,又称风歌),夜晚则唱“欢古”(古歌、故事歌)。十五日晚上,人们都要在别人家的菜园子里摘几片青菜叶回来,名曰“偷青”,认为这样做会使一年清洁平安。如果没有菜,就拔几棵草代替,大部分仫佬族地区不兴互相拜年和请客。有的地方请“采茶”戏班演出。有的地方还要在初一、初七、十五日祭祖。
端午节
广西壮族自洽区仫佬族在农历五月初五日这天,每个村子都要请来师公,穿上红道服,由两个人抬着一个纸船,到田间去。师公不停地诵念经词,巡游赶虫,以祈保佑禾苗苗壮成长,获得丰收。
祭祖节
祭祖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仫佬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日举行,到十四日为止。初七那天,要行接祖仪式,各家杀鸡宰鸭,焚香烧纸,迎接祖先魂魄的归来。此后每天三顿饭前,都要先拿饭菜敬奉祖先,全家才能进餐直到最后一天送走祖先。在此期间,出嫁的女儿,必须回家来敬袓。十四日那天,各家准备一桌有鸡、鸭、鱼,猪肉和粽子的宴席,先祭拜祖先牌位,再尽情畅饮,即为送袓。并把香灰、纸灰包好扔进河里,意为送祖宗“下船”。本世纪五十年代后此节日已不兴了。
三月三
三月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仫佬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相传三月初三日是婆王的诞日,婆王又叫圣母、花婆,专管人间的生育之事。有不生育者若是求子,就在三月初三口到婆王庙去祭拜。庙内设三尊木雕神像,一个是手拿一支笔的判官,一个是抱婴儿的母亲,另一个是正给婴儿喂奶的母亲,祭祀是集体举行的,要杀一头猪,用猪头、猪尾、猪脚和猪内脏作祭品。众人焚香烧纸,行祭祀之礼,以求婆王保佑喜得贵子。如有谁家儿童生病,也要向婆王求告,以祈婆王保佑儿童及早病愈。
依饭节
“依饭”,仫佬语是祭袓的意思,仫佬族的节日。每三年或五年一次,于立冬后择一吉日,以同姓家族为单位举行,以求得祖先保佑,五谷丰登。节日里各家各户同时杀鸡鸭、宰猪、包棕子。祭祀时将最丰满、穗最长的糯稻谷用彩线系起来,挂在唱经地点的墙壁上。堂屋的大桌子上摆满用芋头和红薯制成的大小水牛和黄牛,用猪牙插成牛角,用香根和麻线做成牛尾巴。桌面上摆着一盘五色糯米团,饭盘周围一圈圈地摆有甜酒、芝麻、黄豆、花生、胡椒、沙姜、八角等十二种香料,加上猪心、蹄、肝、鸡、瞩、鱼、蛋等十二种祭品,五光十色,表示五谷丰收,六畜兴旺。请来的师公,一位穿红法衣、草鞋,专做请神动作;另一位穿便衣,专门唱经书,请三十六位神,每唱到一位就要换一种唱词。师公每唱一句,周围父老便发出“呵——呼”的附合。活动从头天早晨开始直到第二天天亮才结束。祭毕,将谷穗和“耕牛”发给各家各户。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大银村银姓仫佬族过此节规模最大。
走坡节
走坡节又称后生节,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县仫佬族节日。过去没有固定日期,多在春节或秋后的农闲时间进行。后来,将农历八月十五定为走坡日。走坡,即到山上去对耿游乐,现在人们多在集市上进行节日活动。节日,到,青年们三三两两,结伴而行,找到对歌人后,便一起到风景优美的草坪、坡地、山脚或大石边、林荫道旁盘歌对唱。对歌时,一般为男女二人,一个主唱,一个伴唱。仫佬族民歌唱腔形式很多,走坡时只唱四句腔和六句腔。各地走坡的规模大小不一,人数不等。罗城县的花源洞是当地最有名的走坡场之一。周围的宜山县、柳城县、河池县的仫佬族称这一节日为“后生节”,说明节日活动的主角是年轻男女。
仡佬族人和中国古代“僚”人(音老)有密切关系。大约在2000年前,古代僚人就在贵州过着定居的农业生活,后来不断迁徙散布到其他地区。自明代以来,许多史籍上都记载着:“仡佬,古称僚”。仡佬族人主要从事农业,以玉米为主,其次还产稻、麦、薯等。早在清代,仡佬族人中就出现了一批专业的铁匠,铸犁、制作鸟枪,被人们称为“打铁仡佬”。仡佬族人因为长期与汉族人杂居在一起,所以生活习俗等方面已和当地的汉族相似,但至今仍保存一些本民族特有的文化活动、节日庆典、饮食习惯。因为仡佬族人数少又居住分散,所以他们之间有很大的不同,就连语言也有很大差别,往往分散居住在一个县内的族人也不能通话。新中国成立前,仡佬族人过着贫困悲惨的生活。解放后,仡佬族人享受到民族平等的权利,生产水平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仡佬族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与毛难语、侗语非常接近。由于仡佬族人民与汉、壮族人民交往密切,仡佬语中吸收了不少汉、壮语词汇,绝大多数人兼通汉语,部分人还会说壮话。
仡佬族主要从事农业,以水稻、玉米为主。耕作技术、作物种类和生产工具基本上与附近的汉、壮族相同。佬族山乡素有“煤乡”之称,采煤已成为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仡佬山乡是景色迷人的山水画廊,山如剑排,水似绸缎,素有“小桂林”之称。
仫佬族的传统节日
八月节
八月节又称迎新谷节。仡佬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节期为两天。仡佬族极为重视这一节日,届时,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前往寨中空场。族老指定几位壮汉将头戴红花的大牯牛牵入场中,然后口诵祈求五谷丰登的祝辞。诵毕,乐手奏起“八仙”乐,人们鸣放火枪或鞭炮,随后杀牛。牛心平均分与各户,由各户家长将其供祭在袓先灵前,以示全族团结一心,而后,杀鸡宰鸭,煮牛肉。族老还要带领众人,捧着一只小猪、一只公鸡、一只大鸭作为三牲祭品,到菩萨树前举行祭祀仪式,祭毕,人们聚餐,青年男女在月光下,载歌载舞,尽兴方散。翌日,各家各户前往田间采回一些新鲜谷物、瓜果,用以家宴。家宴毕,妇女们带着子女,给娘家亲戚送去一些时鲜礼品,以示祝贺。男人们则互相拜访,饮酒谈天。青年男女仍旧歌舞娱乐。节日过后,开始秋收。
拜树节
拜树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一带仡佬族节日。时间在农历正月十四日和八月十五日。这里的仡佬族将青杠树视为祖树,相传他们的袓先从贵州省安顺一带迁移过来的时候,受到当地人的热情欢迎,并时常接济他们。因不能把祖宗灵位同别人家的安放在一起,只好在青杠树上开了一个洞,把袓公祖母的灵位放在树洞里。从此,隆林一带的仡佬族就拜青杠树为袓树。另传说,仡佬族袓先到隆林开拓荒地时,因怕毒虫猛兽而夜宿青杠树上,后来便拜之为祖树。拜树所需的一头黄牯牛,每年轮流由三户人家捐资购买或合伙饲养。因当地仡佬族居住分散,节日前几天,人们便做好准备,互通信息,届时便集中到袓树所在地磨基村。拜树时要把牛杀掉,邀请附近寨子各族群众来共餐。会餐时只吃牛下水和其它酒菜,不准吃其它部位的肉。拜树仪式由家族大房主持,将公鸡扭断脖子、扯下翅膀、鸡脚加上牛心共作祭品。祖公树要献鸡头、左翅和左腿,祖母树要放鸡头、右翅和右腿。供物均用红纸包好,分别送进树洞里,再用纸钱封好树洞。主祭人向树祈祷、敬酒、鸣炮,然后将牛心平分给本族各户,以示同心协力,同甘共苦。
吃虫节
吃虫节是仡佬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二日举行。当地民间相传:占时仡佬族山乡虫灾严重,粮食歉收,于是悬赏三头肥猪除虫。公鸡、鸭子和道士去除虫,均失败。有一个叫甲娘的妇女,于六月初二那天,带着子女回娘家,因穷困无钱购买礼物,便在田头捉回几包虫作礼物,到娘家后将虫炒熟请众人食用,众人皆感味道颇佳,于是竞相捉虫炒食,一时间害虫大减,粮食获得意外的丰收。人们将三头肥猪赏给甲娘,甲娘则杀猪回敬乡亲。甲娘死后,人们在田间修庙,称为“吃虫庙”,因此而形成吃虫节。届时,村寨中已出嫁的姑娘必须按时赶回娘家过吃虫节,并在途中捕捉各种害虫,带回娘家作为菜肴的原料。各家各户用捕捉来的害虫,做成油炸蝗虫、腌酸蚂蚱、甜炒蝶蛹、蚜米泥鳅等各种菜肴,家人围坐在一起,家长说“吃!嚼它个粉身碎骨,吃它个断子绝孙!”,而后家人持筷共食。食毕,全村男女老少汇聚于村中吃虫庙前,载歌载舞。然后人们排成长队,敲锣打鼓,穿行于田垅间,边走边捉害虫,并插上染有鸡血的小白旗,以向害虫示威。
春社
春社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仫佬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择日举行。届时,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粽子的种类繁多,大小不一,甚至有五、六斤一个的粽杷。在这一年刚结婚的新夫妇的男家,要做一两挑大粽粑送给女家,女家也要送相等的棕粑给男家,以睦姻亲。
春社节还是广西壮族封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瑶族支系红瑶民间传统节日。每年二月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举行。节日期问,红瑶群众要到村旁的山上找一块较平坦开阔的地方煮粥吃,大家按性别、年龄分成若干组,老人已婚妇女可留在家里。有的寨子青年男女有互相走访的习俗。舂社节也是当地瑶寨封芦笙的日子,自此以后到秋收,禁止吹芦笙。
吃新节
仡佬族各支系吃新节有些不同,披袍仡佬的吃新节,时间在农历七月第一个龙场天,闰年则在八月第一个蛇场天。节期三天,活动主要是祭祖。传说仡佬袓先开荒辟草,挖田种谷是盘古王教会的,吃新也是他发起的。
故后人过吃新节是怀念盘古王的恩情,同时也纪念金角龙王供水,沙达捕鼠之功。节日第一天叫采谷,从“田娘”(即最初开的一块田)开始,出发时先男后女逢田便捋谷。人们也可以到周围其他民族的田里捋谷,其他民族并不责怪。另外还要采一些传说是老鼠吃的小米、毛稗、草籽。凡准备祭品时舂出的碎米、糠不能喂鸡喂猪,连淘米水也在节后才可以喂牲口。祭祖前,不能先尝供品,连闻一下也算不恭敬。先杀鸡请天地、祖宗和四大山,然后杀牛。牛的各个部位的肉都要分给各户一份。最后一天的祭祖仪式与平时不同:不用桌凳、筷匙、杯碗,将一个大簸箕放在地,把饭菜连锅甑放在上边,用马勺舀菜,用手抓饭,传说袓先没有碗筷,这样做以示没忘祖先。
仡佬年
仡佬年有大年、小年之分。大年时间与汉族春节同,小年节期各地不尽相同,有的在冬月十七日或虎日举行,有的在腊月二十七日举行。冬月过小年的人认为十七日是祖先开始开荒辟草的时间,虎日是盘古王开天辟地成功的日子。而腊月过小年的人则认为过去只有大年,后因老王派兵打仗,规定出发的日子距大年仅差三天,为让人们过个团圆年,便把过节的时间提前了三天,由此沿袭成俗,称为小年。就仡佬人对大小年重视的程度看,小年远胜于大年。仡佬族小年祭祖的东西都是传说袓先从天上初到地下时食用过的,如青杠条、金丝茅草、山药、没有阉过的牙猪肉、糯米、糯米面等。牙猪肉要按着从头到尾的顺序切巴掌大的四片,绝不能倒切或横切,用四根青杠条穿起。山药也要切成四片,用四根米草芯或花角藤穿起。人们还要用粑粑捏一个祖先模像和八对圆杷,代表传说中仡佬族的各个支系。这些粑粑不准食用,其它粑粑对客人也是“准吃不准拿”。夜晚,人们举行向祖先献饭仪式,贡品有山药、炒牙猪肉和九块四方形猪肉块。还要捏九团饭,插上三叶金丝茅草,用以判断来年庄稼好坏,草蔫则好,否则不吉。贡品供上后,关门吹灯,用马匙装山药和炒牙猪肉,然后指名曾祖各位前来享用。每喊一位,就把马匙中的菜撒一些到地上。传说古人不穿裤子,有灯他们不好意思过来吃用。节日期间,孩子们要进行打磨秋、滚龙秋、斗鸡棒等多种游戏,青年男女要上山对歌,寻求佳偶。
元宵节
贵州省务川县仡佬族闹元宵活动除了舞龙灯、跳花灯、玩狮子外,尚有照五过、追老鼠、烧蝗虫、爆虼蚤、摇钱树等。“照五过”即把平时积累的干竹丝点燃排放在自家门外,由家里出来一个人一遍又—遍地喊:“照五过,照五过,前照五过,后照五过!往年稻谷结几颗,今年稻谷起索索;往年麦子细朵朵,今年麦子大砣砣;往年包谷像鸡壳,今年包谷象水牛角;往年豆子过手剥,今年豆子机器梭……”“追老鼠”是小孩子的游戏:用绳捆一只破草鞋,一个人牵着跑,后边追的人喊:“打死老鼠!”每到一家,便用锤子敲着柱子问:“柱?哥!”有人应“哎!”又问“老鼠仔漏窝不漏窝?”众答:“漏窝!”、一年漏好多?”“365窝!”主人家则拿出节日食品散发给孩子们,以示感谢撵走了老鼠。
黄昏时“烧蝗虫”:家里一个人扛锄头到房后田地里用杂草烧一堆火,然后喊:“烧死蝗虫,挖死地虫!”再挖土往火里抛,喊“烧死蝗虫,五谷登丰;挖死地虫,禾苗葱葱。”返回时要丢弃锄子,否则地虫会活过来。“摇钱树”是选一根枝叶多的金竹,挂上燃香,扎上蜡烛,天黑时栽在院子里,然后,大人教小孩喊:“当门栽根摇钱树,后头是个聚宝盆,一年摇它三百六十五天,早晨落金啊夜晚落银……”“爆虼蚤”在深夜时进行,往门外的火堆中放进女贞树叶和竹子,发出噼噼啪啪之声,人们同喊:“爆虼蚤,爆虼蚤,一爆老鼠,二爆铺草,三扫灰灰,四州药浇。虼蚤绝种,光景美好!”仡佬族闹元宵还有挑金银水、栽秧、送年等活动。
祭雷王
祭雷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仫佬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举行。当地仫佬族认为雷王是掌管雨水的神祗,长着翅膀,有一双大鼓眼,手持巨斧。由于雨水多少严重影响着当地农业的丰歉,所以,仫佬族村寨一般都建有雷王庙,一旦久旱不雨,则举行祈雨仪式。当地民间相传:农历五月初五日是雷王诞日,此日,全村寨要做五色旗,并杀牛作为祭品,集体祭祀雷王。还有的村寨在农历六月初一日,七月十三日、十二月二十四日,分别祭祀雷王,以祈求雷王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祭社
祭社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仫佬族民间宗教节日,一年分两次举行,农历二月社日的祭祀为春祈,八月社日的祭祀为秋报。仫佬族认为,社王是他们的保护神,所以,在村口路旁都立有社王庙,或用石块垒一台子作为社坛。到社日那天,全村人集中在社坛前,杀猪宰鸡,把牲血供给社王,请社王享用,然后再供以猪头、猪尾和猪内脏及一只鸡。祭祀由村内老人轮流主持,无须法师念经作法,事毕后,把"肉分给村民,村民把这些肉拿来再祭祀自己的祖先,然后全家食用。春祈的目的是祈求丰年,而秋报是为感谢社王的功德,并提出对来年的愿望。有的地方还有报丁的活动,即当年出生的男孩,要集中起来给社王献祭,意在告诉社王,他要保佑的人又多了几个。
祭树节
祭树节是贵州省六枝地区仡佬族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三月第一个龙场天。传说仡佬族袓先从天上初到地下时,就住在大树上。也有的说祖先从树上经过,所以要祭树。日子选在龙日,是纪念金角老龙。说祖先从天上下来时的第一天晚上,是金角老龙让住在树上的。祭树时要选一种叫倒毛鸡的树,因为这种树的皮象龙鳞。也可选--有古藤垂吊的大树。祭祀由几村联合推一年长而又德高望重的人主持。届时主持人打着红伞,将一只红公鸡和一只母鸡宰杀,用血围树淋一圈,并虔诚地请求金角老龙受献,还要说一些感恩大树的话。每户也用红公鸡血淋大树一周。然后大家共餐。当地高姓仡佬族在祭祀时必须把全部祭品吃完,漱口洗手后方可回家,否则认为金龙没领受。
祭土主
祭土主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仫佬族民间宗教节日。各地日期不统一,多在农历一月上旬举行。土主又叫地主,是仫佬族村寨的保护神。传说专管村民平安和牲畜不受猛兽的伤害。在仫佬族村子,均有土主庙。土主庙是个半人多高的小棚子,内有一小石台,用来供奉香火。届时全村共同备办酒肉集体祭祀。另外,还要用纸或木头做成刀、斧、剑、链条等器械放在土主面前。意为给土主换新的武器,以增强其防御猛兽的能力。
敬牛节
敬牛节又称牛王节、祭牛节。仡佬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十月一日举行。仡佬族认为这一天是牛的生日。节日里,人们要杀鸡、备酒敬奉牛王菩萨,祈求它保佑耕牛健壮无病。为了让牛过好生曰,这一天不让牛干活,并要喂其上好的草料。贵州遵义、仁怀、镇宁的仡佬族,还要打两个大糯米粑,挂在牛角上,再把牛牵到水边,或打一盆水让牛看,然后取下糯米粑喂牛。有的地方还放炮竹,给牛披红挂彩,表示庆贺。人们在节日里也要做上一些好的酒食共餐。
立春节
立春节是贵州省遵义地区务川县仡佬族的节日。每年农历立春日举行。节日里禁止人们洗衣服,认为洗衣服会污染春水。这天还要举行抢春水活动。节日前一天晚上要准备好抢水工具和鞭炮。抢春水由家里未婚男子或女子承担,如家中有几位末婚男女,则挑诚实能干机智者承头。没有未婚男女,则到别人家去借一个,并在节日头一天晚上请到家里住宿,鸡叫头遍开始行动,动作要轻,不能弄出声响,否则会惊动春水。舀水也是轻轻的,平年舀十二碗,闰年舀十三碗。舀完,便高声叫喊“抢春水啦!”同时鸣放鞭炮。谁家鞭炮先响,“头水”就被谁家抢到,说明他家儿女勤快。抬水回家时,边走边喊“春水到我家!到我家!”到家后马上烧火煨水,待全家起床后每人喝一盅春水香茶,再喝一盅蜂蜜米花茶,然后用春水煮汤圆。人们认为,喝了春水,一年内会平安健康。
牛生日
农历四月八是牛生日,家家户户清扫牛栏,把牛洗得干干净净,给牛吃好料,这天不使用牛,给牛放假休息,这一天还宰鸡宰鸭,备酒备肉供奉“牛栏神”,用枫树叶汁蒸黑糯米饭祭祖先。黑糯饭先请牛吃,然后人才吃。在大门上插枫树叶,以驱蚊蝇。
六月二
六月二又称祭伯公,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仫佬族的祭祀节日,以种水田为主的仫佬族每年农历六月初二举行,以种早地为主的仫佬族称此节为祭伯公,每年六月初六进行。这段时间正是稻谷长胎、玉米结苞的季节,过此节意在祈求保苗神保护秧苗。祭祀活动在托灵社坛附近的大树下,祌像前或村前田垌的土台上进行。有的旱田区则在田边地角以石头为祌像进行。首先要将祭猪拉到神坛或庙里宰杀,目的是让神灵享用血食。然后砍下头、脚、尾连同内脏一起煮熟,(另外还有一只煮熟的鸡)做为祭品,陈列于神前,焚香斟酒进行祭祀。祭毕,每家一人参加神坛前的大会餐。最后将猪肉分给各户。主持各种公共祷祭活动的两个头人、两位副手,由各户轮流拘任。第一年先当副手,以便熟悉仪式过程,次年转为正职。正头人任期一年,不得连任。
春耕节
仫佬族春耕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一带仫佬族民间农祀节日,每年农历立春前一日举行,节期为两天,旧时,人们前往县城东郊春牛亭观看县太爷主持的“开土迎春”仪式。先由县太爷手持燃香,拜神仙、土地和公民,随后脱鞋挽裤,下到水田中,一手扶牛犁,一手持长鞭,向众人高喊:“立春已到,农夫下田”。然后在牛身上打三鞭,打第一鞭时说"风调雨顺”,打第二鞭时说:“物阜民安”,打第三鞭时说:“天下太平”。而后在水田中犁三犁,“冬头,(村长)随其后将谷种撒向田里,以示春耕开始。翌日,各户自行举行立春开土仪式,各村冬头将一些谷种分给各户,各户将这些谷种和酒肉作为祭品,祭祀祖先,接着将牛牵到自家田中开犁,将谷种撒到田里。冬头要逐户检查耕种情况。
春节
春节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一带仫佬族由于受佛教思想影响,初一不吃荤腥。人们认为一年开头的日子斋戒荤腥,全年里不再斋戒也可以。这一天每家都要舂糯米粉做水圆。初二才过新年,吃除夕留下的酒肉。十五日为过大年,这一天要杀鸡、煮肉、蒸糯米饭。从初一到十五,人们不从事劳动,青年男女要集中在歌堂内纵情吹歌,白天唱“欢冬久”(情歌,又称风歌),夜晚则唱“欢古”(古歌、故事歌)。十五日晚上,人们都要在别人家的菜园子里摘几片青菜叶回来,名曰“偷青”,认为这样做会使一年清洁平安。如果没有菜,就拔几棵草代替,大部分仫佬族地区不兴互相拜年和请客。有的地方请“采茶”戏班演出。有的地方还要在初一、初七、十五日祭祖。
端午节
广西壮族自洽区仫佬族在农历五月初五日这天,每个村子都要请来师公,穿上红道服,由两个人抬着一个纸船,到田间去。师公不停地诵念经词,巡游赶虫,以祈保佑禾苗苗壮成长,获得丰收。
祭祖节
祭祖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仫佬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日举行,到十四日为止。初七那天,要行接祖仪式,各家杀鸡宰鸭,焚香烧纸,迎接祖先魂魄的归来。此后每天三顿饭前,都要先拿饭菜敬奉祖先,全家才能进餐直到最后一天送走祖先。在此期间,出嫁的女儿,必须回家来敬袓。十四日那天,各家准备一桌有鸡、鸭、鱼,猪肉和粽子的宴席,先祭拜祖先牌位,再尽情畅饮,即为送袓。并把香灰、纸灰包好扔进河里,意为送祖宗“下船”。本世纪五十年代后此节日已不兴了。
三月三
三月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仫佬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相传三月初三日是婆王的诞日,婆王又叫圣母、花婆,专管人间的生育之事。有不生育者若是求子,就在三月初三口到婆王庙去祭拜。庙内设三尊木雕神像,一个是手拿一支笔的判官,一个是抱婴儿的母亲,另一个是正给婴儿喂奶的母亲,祭祀是集体举行的,要杀一头猪,用猪头、猪尾、猪脚和猪内脏作祭品。众人焚香烧纸,行祭祀之礼,以求婆王保佑喜得贵子。如有谁家儿童生病,也要向婆王求告,以祈婆王保佑儿童及早病愈。
依饭节
“依饭”,仫佬语是祭袓的意思,仫佬族的节日。每三年或五年一次,于立冬后择一吉日,以同姓家族为单位举行,以求得祖先保佑,五谷丰登。节日里各家各户同时杀鸡鸭、宰猪、包棕子。祭祀时将最丰满、穗最长的糯稻谷用彩线系起来,挂在唱经地点的墙壁上。堂屋的大桌子上摆满用芋头和红薯制成的大小水牛和黄牛,用猪牙插成牛角,用香根和麻线做成牛尾巴。桌面上摆着一盘五色糯米团,饭盘周围一圈圈地摆有甜酒、芝麻、黄豆、花生、胡椒、沙姜、八角等十二种香料,加上猪心、蹄、肝、鸡、瞩、鱼、蛋等十二种祭品,五光十色,表示五谷丰收,六畜兴旺。请来的师公,一位穿红法衣、草鞋,专做请神动作;另一位穿便衣,专门唱经书,请三十六位神,每唱到一位就要换一种唱词。师公每唱一句,周围父老便发出“呵——呼”的附合。活动从头天早晨开始直到第二天天亮才结束。祭毕,将谷穗和“耕牛”发给各家各户。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大银村银姓仫佬族过此节规模最大。
走坡节
走坡节又称后生节,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县仫佬族节日。过去没有固定日期,多在春节或秋后的农闲时间进行。后来,将农历八月十五定为走坡日。走坡,即到山上去对耿游乐,现在人们多在集市上进行节日活动。节日,到,青年们三三两两,结伴而行,找到对歌人后,便一起到风景优美的草坪、坡地、山脚或大石边、林荫道旁盘歌对唱。对歌时,一般为男女二人,一个主唱,一个伴唱。仫佬族民歌唱腔形式很多,走坡时只唱四句腔和六句腔。各地走坡的规模大小不一,人数不等。罗城县的花源洞是当地最有名的走坡场之一。周围的宜山县、柳城县、河池县的仫佬族称这一节日为“后生节”,说明节日活动的主角是年轻男女。
上一篇:高山族的传统节日 下一篇:哈尼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相关阅读
- 112岁小孩的本命年礼物排行榜,送12岁本命年小孩什么礼物好
- 2送穷神怎么送,送穷神的日子和讲究忌讳
- 3无春年出生的龙宝宝好吗,无春年生宝宝要注意什么
- 42024年迎财神是哪一天,2024年迎财神的时间和方位
- 5八字火旺的女人做什么生意好,八字火旺的女人从事什么行业招财
- 6八字火旺的男人戴什么首饰好,八字火旺的男人适合戴什么
- 7男人逢九年最忌讳什么,男人逢九年要注意什么
- 8全年最凶的8天日子,全年最凶的8天日子要注意什么
- 9婚姻八字可以信吗,婚姻八字是不是真的
- 10女士戴本命佛的注意事项,女士戴本命佛的忌讳
- 11大年初三的禁忌有哪些,大年初三10大禁忌
- 122024年入火运对土命人好吗,2024年土命人的运势如何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