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易安居 > 黄历 > 民俗节日 > 24节气 >

2017年惊蛰是几月几号 惊蛰节气的习俗

日 期:2016-05-10 16:35 来 源:易安居吉祥网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太阳运行至黄经345度的时候就是惊蛰。此时一般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惊蛰”是指钻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动物被雷震苏醒出来活动。通常惊蛰节气是在每年的3月5日或6日,然而每年的时间都不固定,到底2017年的惊蛰是咋几月几号呢?易安居算命网带你来了解一下。
 

2017年惊蛰节气具体时间
 
公历(阳历):2017年3月5日17时32分40秒
农历(阴历):2017年二月初八,星期日
干支:丁酉年癸卯月辛卯日
 

节气:惊蛰 九九第3天
二十八宿:胃
甲子纳音:松柏木
每日胎神占方:厨灶门外正北
五行:松柏木、除执位
冲:冲鸡(乙酉)煞西
彭祖百忌:辛不合酱主人不尝 卯不穿井水泉不香
吉神宜趋:月德合、官日、福生、五合、明堂、鸣犬对
宜:祭祀、斋醮、裁衣、合帐、冠笄、订盟/订婚、纳采/文定/过订/完聘/大定、嫁娶/结婚/婚嫁、入宅、安香、谢土、入殓、移柩、破土、立碑、安香、会亲友、出行、祈福、求嗣/求子/生子、立碑、上梁、放水
凶神宜忌:大时、大败、咸池、朱雀
忌:掘井
 
惊蛰的介绍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gòu)时雨,始雷发东隅(yú),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按照一般气侯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我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沿江江南地区的气候规律互相吻合。在惊蛰这个节气期间大家要留心天气的变化,尤其是对强冷空气活动的预报,这个时候更要当心气候的冷暖变化,预防感冒以及一些季节性疾病的流行。
 
惊蛰节气的习俗
 
“祭白虎”
民间流传“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的小人兴波作恶,阻挠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打小人”
“小人”是人所愤恨的无耻之徒,专爱惹是生非。“打小人”是一种流行于香港、广东民间的巫术仪祀。希望借由此种巫术仪祀来驱逐、报复所谓的“小人”。所以每年惊蛰那天,在粤港地区就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
 
驱赶霉运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遍熏家中居室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驱赶霉运的习惯,与“打小人”的巫仪有异曲同工之妙。
 
祭雷神
惊蛰的节气神乃雷神。雷神作为九天之神,地位崇高。各地客家均有俗谚云:“天上雷公,地下舅公。”此语一方面指出了舅父在家族中突出地位,另一方面也暗示雷公是天庭中继天公之后的重要神祗。在台湾,惊蛰的节气神是“雷公”。相传“雷公”是一只大鸟,而且随时随地拿着一支铁锤,就是他用铁锤打出隆隆的雷声,唤醒大地万物,人们才知道春天已经来临了。在台湾地区有祭雷神的传统。
 
禁婚
壮族社会也流行“天上最大是雷公,地下最大的舅公”的俗语。在婚姻缔结过程中,壮族的舅权作用相当突出,一些地方舅舅的意见甚至起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另壮族有雷公禁婚的习俗。相传,农历八月至新年二月,天上雷公关门睡大觉,天上、地上均享太平,是吉利的季节,人们当选在这期间办婚事。而三月至七月,雷公经常出门行事,不时雷声轰隆,禁止人间办婚事。若有违者,就要受雷公处罚,婚事会办得不顺当,家庭将会欠美满。因此,为了忌讳,这期间一般不相亲,不订婚,不结婚。
 
客家人炒虫
惊蛰日驱虫、除虫、吃虫的习俗,起源非常古老,许多少数民族都还保留着与客家“炒虫”类似的传统。客家民间则以“炒虫”方式,达到驱虫的功利目的。惊蛰这一天,闽西古汀州地区客家人,或在热水中煮带皮毛的芋子,或炒豆子、炒米谷。民间认为这样可以消灭多种小虫,故俗语称“炒虫炒豸,煞(煮)虫煞豸”。惊蛰是冬眠昆虫开始复苏活动之时,因此客家先民主张早期灭虫。惊蛰日,汀州客家还有做芋子粄或芋子饺吃的习俗,以芋子象征“毛虫”,以吃芋子寓意除百虫。
 
惊蛰吃梨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惊蛰吃梨源于何时,无迹可寻,但祁县民间却有这样一则代代相传的故事。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
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苏北及山西一带有流传有“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谚。也有人说“梨”谐音“离”,据说,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也有说惊蛰这个节气万物复苏!惊蛰时节,乍暖还寒,除了注意防寒保暖,还因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所以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
 
北京吃懒龙解春懒
老北京习俗,惊蛰这天讲究吃“懒龙”。“懒龙”,又名“肉龙”,这绝对是80后幼儿园里最受欢迎的一道主食!做法就是用发面蒸的一条长形卷体,做法儿是把发面擀薄制成长片儿,放上和好的肉馅,然后卷成长条形,盘于笼屉中,蒸熟后切开,一家人分着吃。惊蛰过后,大家要为新的一年奔波了,传说吃了“懒龙”,就可以解除春懒了。好吃的懒龙,您吃了吗?

在线速查
个性查询
配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