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易安居 > 开运 > 佛珠 >

念珠手串的风水禁忌有哪些

日 期:2017-03-29 14:59 来 源:易安居吉祥网
念珠手串的风水禁忌有哪些


 

 
道教念珠的应用
起源于东晋炼丹家、医药学家葛仙翁的「数珠炼丹」,正是他开创了中国念珠应用的先河。《正统道藏》洞玄部谱箓类·太极葛仙公传·《上清集》云:「葛孝先初炼丹时,常以念珠持於手中,每日坐丹炉边常念玉帝全号一万遍。」;白玉蟾祖师的《道学自勉文》也有葛祖数珠炼丹的记载,《道法会元》卷一七七也有记载:「凡出神,先当炼气习定,既气住为神。平坐面旺方,以手胗系鞋文脉,四动为一息。擎念珠,每一息掐一珠,各量人平常出入,渐渐加之,不要大段费力,恐不便。  
 
道教念珠作为道教的法器,有其特殊的宗教意义。免费算命网(http://www.zhouyi.cc/)不论是念诵圣号、炼气习定,还是驱邪伏魔,念珠都是非常殊胜的法器。道教的念珠,最早被称之为「流珠」。《太上三元流珠经》云:「受之用白真珠,圆正明朗,大如桐子者三百六十五枚,应星宿之度,日月所会之期。」又,《太玄金锁流珠引》云「:昼夜斗转,周天无穷,如水流之不绝,星圆如珠,故曰流珠也。」
 
由于道教固有的「天人相应」思想,流珠在人的身体当中也另有所指,如《上清黄庭内景经》云:「若得三宫存玄丹,太一流珠安昆仑,重重楼阁十二环,自高自下皆真人。」由此可知,道教的念珠在早期,尤其在上清宗的修持中,主要是内炼和充当法信之用。
 
我国上古先民,结绳记事。而到了汉末魏晋初期,太极葛仙公首先以念珠作为念诵圣号的计数之用。白玉蟾真人《上清集》中记载,葛仙公「初炼丹时,常以念珠持於手中,每日坐丹炉边,常念玉帝全号一万遍。」开启了道教念诵圣号法门的先河。
 
宋元时期,道教雷法和内丹修法开始流行。许多修持雷法和丹法之士亦将念珠作为炼气习定的工具。如陈泥丸真人《翠虚吟》云:「八十放九咽其一,聚气归脐为胎息;手持念珠数呼吸。」《道法会元卷一七七·元素元辉府玉册》亦云:「凡出神,先当炼气习定,既气住为神。平坐面旺方,以手胗系鞋文脉,四动为一息。擎念珠,每一息掐一珠,各量人平常出入,渐渐加之,不要大段费力,恐不便。」此外,在《道法会元卷一百四十五·正一忠孝家书白捉五雷大法》中,亦有祭炼念珠作为驱邪伏魔的法器之用。
 
念珠风水知识
1、买念珠,要说请,跟请神像一样,请一串念珠,请一尊神像。
 
2、念珠手串如果暂时不戴,切勿放进裤子口袋,应当包好,放进上衣口袋,最好是衬衣口袋,以示尊敬。
 
3、日常放置时,不要压在书本或者其他物体的下面,要安放在上面。也不要放在不整洁的地方,需要包好,放在安全整洁的位置。
 
4、有香味的念珠,比如沉香手串、檀香手串,不戴的时候,不要跟其他有味的东西放一起,要单独存放,单独放一个密封袋里,这样念珠的香味不会减弱,也不会串味。
 
5、念珠平时注意不要碰撞到别的东西上面,尤其是那些七宝类的念珠和玉石类的念珠,因为这些念珠很脆很硬,碰撞容易导致损伤。
 
6、念珠手串要经常拨动或者把玩,这样念珠上面就逐渐形成包浆,包浆是对念珠手串最好的保护层,而且赋予念珠灵性。
 
7、木质手串不要沾水,所以洗澡时、游泳时,洗衣服时,或者其他可能会沾水的时候,要把念珠拿下来,如果不小心沾水了,尽快擦去水。因为水分会使木念珠颜色变浅,减少光泽。
 
佛珠
 
佛珠,又称为念珠、数珠,诵珠,是佛教信徒在念诵佛号或咒语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器。佛教信徒每念诵一句佛号或咒语时,拨动手中的佛珠一颗,周而复始,循环户数。佛珠起源于人类先祖的珠饰文化。早在公元前3000年,人类就已经开始将兽骨、石头等材料钻孔后穿成串,挂在脖子、手腕或脚腕上。佩戴各种珠饰不仅仅是出于古人爱美的需要,同时也与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图腾崇拜等密切相关。古印度人有以璎珞鬘条缠身的风尚,佛珠即这种风尚的沿袭。大约在公元2世纪左右,佛教开始使用佛珠,此后佛珠很快被佛教信徒视为重要的随身法器,成为佛教徒的重要标志之一。
 
佛珠由珞绳将若干颗珠子贯串而成,珠子有母珠、子珠、隔珠之分。《金刚顶瑜伽念珠经》中记载:“珠表菩萨之胜果,于中间绝为断漏,绳线贯串表观音,母珠以表无量数,慎莫蓦过越法罪,皆由念珠积功德。”母珠,也称“达摩珠”,是指在佛珠上的较大的三个孔的珠子,亦称“三通”。一串佛珠上一般只有一颗母珠,少数有两颗。母珠上的三个孔呈“丁”字形分布,穿串佛珠的珞绳两端由贯通的两个孔中间进入中间上方的孔中,象征“万法归一”。
 
母珠的上方往往还安有一个圆锥形物件,称“佛塔”或“佛头”。佛塔分三层,分别代表身、语、意。子珠是佛珠上规格相同的从多珠子,以18颗、21颗、108颗最为常见。不同的子珠具有不同的表征涵义。一串佛珠上的子珠大小基本相同,直径并无定数,小者不足1毫米,大者可达 到几十毫米。隔珠,又称“节珠”、“数珠”或“四天珠”,规格比子珠大,比母珠略小。隔珠把子珠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如108颗的佛珠,安置3颗隔珠,每隔27子放置一颗隔珠,连同母珠,将念珠分成四等份。隔珠的材质一般与子珠有所不同。
 
此外,一串完整的佛珠上包括记子和记子留。记子,也称“记捻”,俗称“计数器”,是串系在母珠另一端的两串珠子,用来计算掐念佛珠的数目。记子的规格比子珠更小,一般有10颗、20颗或40颗,以10颗为一小串。记子留是记子末端的珠粒或饰物,形体比记子稍大一些,其主要作用是防止 记子的滑落,同时也能起到装饰的效果。按用途不同,佛珠可分为持珠、佩珠、挂珠三种类型。持珠又称“提珠”,即用手掐念用以记录念诵佛号或咒语数目的佛珠。佩珠又称“戴珠”,俗称“手串”,是戴在手腕上的佛珠,子珠数以18颗最为普遍。挂珠又称“法师珠”,是配挂在颈项的佛珠,一般子珠数在108颗邓紫以上,这种佛珠只有出家的僧人使用,有时也可缠绕在手腕上。
 
朝珠
 
朝珠是中国清官服特有的佩饰,由绦带串起一百零八颗珠子组成。朝珠的常见质料有玉、翡翠、珍珠、蜜珀、珊瑚等,佩戴时挂于颈项间垂于胸前。朝珠由佛教中用的佛珠发展而来,外观与佛珠中的挂珠相似,但朝珠的形制更为复杂。每串朝珠均分成四份,由四颗大珠分隔开,寓意为四季,名为“佛头”;在背后还有一颗下垂的,名为“背云”,寓意一元复始;背云最下端有一葫芦形的佛嘴。在朝珠两侧,有三串小珠,一侧有一串,另一侧有两串,各二粒,名为“记捻”,寓指一个月份的上旬、中旬和下旬。
 
在清代,朝珠的使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据《大清会典》记载,皇帝使用的朝珠有五种,在不同的场合要戴不同的朝珠。在大的典礼时要用东珠朝珠,祭天时用表金石朝珠,祭地时用蜜珀珠朝珠,祭日时用红珊瑚珠朝珠,祭月时用绿松石珠朝珠。皇帝使用的朝珠均用明黄色绦带。其中产于东北的大珍珠“东珠”和明黄色绦带仅限皇帝、皇后和皇太后使用。皇子、亲王、亲王世子、郡王的朝珠可随意选用东珠以外的珠玉,只能用金黄色绦带。郡王以下人等的朝珠用石青色绦带。官员中只有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方得使用朝珠。不及品级的翰林院、詹事府、科道、侍卫等特殊职务的官员可用朝珠。五品以下之礼部主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等官员在坛庙祭祀中执事、殿廷朝会中侍仪时亦可佩戴朝珠,但平时不准使用。女子中除后妃外,自公主、福晋以下,五品官员以上的命妇可用朝珠。
 
配饰手串
配饰手串是在佛珠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时尚配件,起到装饰作用,其在形制上与佛珠并无不同,只是佩戴者不限于佛教信徒,佩戴时也不像佛珠那样讲究礼节,主要依佩戴者的喜好来选择、佩戴。手串完全打破了佛珠的传统,成为人们展示个性、搭配服饰的装饰品。但是比较受欢迎的手串材质也是佛珠中常见的材料,如紫檀、黄花梨、沉香、菩提子等。也有人因为喜爱手串而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信佛也成为当下的一种时尚。

在线速查
个性查询
配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