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族的节日和风俗习惯
日 期:2015-05-23 17:00 来 源:易安居吉祥网
“保安”是保安族的自称,历史上曾被称作“回回”、“保安回”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保安族。保安族人信奉伊斯兰教,因此保安族的节日和风俗习惯多与伊斯兰教的文化有关。
保安族简介
保安族是中国西北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主要聚居在甘肃省积石山,少数散居青海与新疆,现代社会因工作、婚姻的频繁迁徙,绝大部分省份均有分布。
保安族源是来自中亚的色目人签军(探马赤军)。保安族的祖先是元朝、明朝(公元13世纪至17世纪)在青海同仁附近驻垦的蒙古人与色目人,到明朝时建立保安城而得名。保安族的名字来自明朝时在青海省设立的保安营。明朝万历年间,曾在青海省同仁县境内设置了保安营,修建保安城,隶属河州卫。后因与信仰藏传佛教的藏族争拗,先走到循化,再到积石山,其地名为保安三庄,经过历史变迁,1950年按照族民的愿望被命名为保安族。
保安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无文字。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大多数人通晓汉语。保安族信仰伊斯兰教,在家庭生活习俗及社会等方面与当地回、东乡等民族大体相同。保安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兼营牧业和手工业。很早就会冶铁的保安族,有着高超的制刀技艺,他们制作的腰刀,锋利耐用,精致美观,在当地各族群众中享有盛名,被称作“保安刀”。
保安族的节日
圣纪节
圣纪节,是纪念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辰和逝世的纪念日,在伊斯兰教历的3月12日举行,相传穆罕默德的出生和去世都在伊斯兰教历的3月12日。节日期间,保安族人都要宰牛、宰羊,各清真寺装饰一新,人们一大早就去清真寺听阿訇诵读《古兰经》、赞颂穆罕默德,讲述穆罕默德的生平事迹。
开斋节
又叫“肉孜节”、“大尔德节”,“尔德”是阿拉伯语的译音,是“回归及欢乐节日”的意思,是伊斯兰教的宗教节日。开斋节在伊斯兰历九月斋戒期满后开斋之后的三天为节日。斋日一般以见新月始,下月再见新月为终。按照伊斯兰教的规定,每年伊斯兰教历9月,教徒要封斋30天,即1个月。在斋月里,教徒每天黎明之前吃早饭,然后整日不进食,连水都不能喝,只有等太阳落山,叫拜之后才能吃晚饭。也就是说在斋月里教徒每天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后吃两顿饭。斋戒是教徒必行的“天命”功课,象征着内心负疚的穆斯林向安拉忏悔和赎罪,以此来培养教徒成为能够忍受饥饿、克已禁欲、畏主守法的人。开斋后过尔德节,节日清晨保安族的男人们沐浴之后,到清真寺集体做礼拜。节日期间,保安族男女老少都要穿上新衣服,互相拜节。节前家家户户还要炸油香、馓子、果果等节日食品。
古尔邦节
又叫“小尔德节”、“宰牲节”,是伊斯兰教传入保安族人民之中后逐步形成的,是按照伊斯兰教历法进行的节日,它在肉孜节之后70天,称为回历的新年,也叫大节,比肉孜节隆重。在伊斯兰教义中相传先知伊卜拉欣梦见安拉,安拉命他宰杀自己的儿子,以考验他对安拉的忠诚,他惟命是从。正当伊卜拉欣准备执行时,安拉深为感动,特派人送来一只黑色绵羊代替。伊斯兰教根据这个传说,规定每年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宰杀牲畜,祭祀安拉。节前,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每个家庭都要准备油炸果子、油饼和各种点心,富有的人家宰羊、宰牛或宰骆驼,待客或馈赠。节日清晨,男性穆斯林要沐浴更衣,到清真寺做礼拜,听阿訇讲解教义和“古兰经”。回到家立即洗手,宰杀牲畜。在节日期间,男女老幼都穿上节日盛装,走亲串邻,祝贺节日。
浪山节
保安族人民特别喜欢浪山,一般在每年的5月下旬到6月初,人们都要带上面、油、肉、锅、帐篷等,到河边、山坡上或草坡上去郊游,过一天痛痛快快的野外生活。保安人把这俗称为“浪山节”。
哈其麦节
甘肃临夏等地保安族传统纪庆节日,每年伊斯兰教教历的九月选一吉日举行。相传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女儿哈其麦与阿里结婚时,阿里非常贫穷,哈其麦伤心地哭着向父亲诉说,而穆罕默德则耐心地开导女儿说:“人生在世,要知足,有这点家当,就应该感谢真主。”,哈其麦听后,转忧为喜,高高兴兴地与阿里结了婚,保安族的哈其麦节为了纪念她的高尚品德。节日期间,家家户户都要宰杀牛羊,准备鸡和油香到寺院舍散,穆斯林还要去寺院念经。这天的一切纪念活动都由妇女们主持。
保安族的风俗习惯
礼仪
瑶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与汉族地区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凡是进入瑶家的客人,都会受到尊重和热情款待。饶有风趣的“挂袋子”与“瓜箪酒”,是瑶家待客的典型礼节。客人到了瑶家,只要把随身携带的袋子往堂屋正柱上的挂钩上一挂,就表示要在这家用餐。不用事先说明,主人自然会留客人在家里就餐。如果不懂这个规矩,老把袋子等物放在身边,主人就认为你还要到别处去,吃饭的事往往落空。
瑶族对祖先很尊敬,习惯在进餐之前先念祖先几辈姓名,表示祖先先尝后子孙才能受用。尤其对丰盛的餐食更是如此。每逢节日必备猪肉、鸡、鸭和酒等祭拜祖先,吃饭座次也有讲究:老人和尊贵的客人须坐上座。遇有客人,要以酒肉热情款待,有些地方要把鸡冠献给客人。瑶族在向客人敬酒时,一般都由少女举杯齐眉,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也有的以德高望重的老人为客人敬酒,被视为大礼。
瑶家待客慷慨大方,彬彬有礼。腊肉、山珍野味和土特产,是瑶家待客最常见的菜式。客席上,金黄厚实的腊肉奉为上品,主人会热情地把大块腊肉夹给客人。客人不管喜不喜欢,都应当接受,这样主人才会高兴。
瓜箪酒是瑶家招待客人的特制酒。这种酒用糯米制成。它酿成糊酒后,掺上清泉水或凉开水,饮用时用瓜瓢舀出倒在碗里,连液带渣一起喝下。酒度不高,香甜可口。用餐时,由家里最年轻的姑娘斟酒盛饭,主人则频频向客人夹菜敬酒。此时,客人不必拘束过谦,应大大方方开怀畅饮。这样,主人认为客人看得起瑶家,就会越发高兴,备加亲热。如果拘谨见外,反而不受欢迎。
在达山瑶中,也喜用油茶敬客,遇有客至,都习惯敬三大碗。名为“一碗疏、二碗亲、三碗见真心”。瑶族老人也喜欢饮茶,故茶水也是待客饮料。款待客人时,鸡、肉、盐一排排地放在碗里,无论主客,必须依次夹吃,不得紊乱。客人和老人每吃完一碗饭都由妇女代为装饭。盐在瑶族食俗中有特殊的地位,瑶区不产盐,但又不能缺少盐。盐在瑶族中是请道公、至亲的大礼,俗叫“盐信”。凡接到“盐信”者,无论有多重要的事都得丢开,按时赴约。
婚俗
保安族婚礼十分有趣,婚礼选取在主麻日(即星期五)举行。婚礼当日由男方率亲朋数十人的迎亲队去迎娶新娘,其中要有两位年轻貌美的妇女参加,在女家进行祝福仪式时,阿訇要从窗口向院里撒出一盘红枣和核桃,由院内年轻人争抢,表示吉祥如意、早生贵子、夫妻和睦之意。然后由新娘村里的年轻人向新郎讨要“奴工木哈”,即着羊羔肉,旨在向新郎说明:你娶走我们村的姑娘,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当女方送亲队送新娘离家时,让新娘从自己的房门到大门外倒退走出,退一步,撒一把油麦、豆、玉米、茯茶等合成的五色粮,以示将幸福留给父母。在新婚之夜,全村人聚集在院内唱“宴席曲”,有问有答,十分热闹。唱着唱着,欢乐的人们便跳起了感情奔放的舞蹈,并边舞边向大门退去,表示婚礼已接近尾声。新娘进门后,3日不吃婆家的饭,由娘家送来,以示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
保安族早期与蒙古族相邻居住,服饰也基本上与蒙古族相同。男女冬季多穿长皮袍,戴各式皮帽,夏秋则穿夹袄,戴白羊毛毡制的喇叭形高筒帽。男女均系各色鲜傃的丝绸腰带,并带有小装饰物。
元朝后期,因受藏、土族的影响,保安族男女在春、夏、秋三季均穿长衫,戴礼帽。有的男子还穿高领的白色短褂,外套黑色的坎肩;女子服饰色彩比较鲜傃,脚穿绣花鞋,这期间的服饰兼有藏、土族服饰特点。
清朝咸丰、同治年间,保安人迁徙到今甘肃积石山大河家地区后,与周围的回族、东乡族、汉族密切往来,其服饰又有了明显变化。平时,男的喜戴白色或青色的号帽,穿白布衫,套青布坎肩;逢节庆时,一般头戴礼帽,身着黑条绒长袍,外扎彩色腰带、挂腰刀,足穿牛皮长筒靴。妇女平时穿紫红色或黑绿色灯心绒大襟上衣,蓝色或黑色裤子,有的喜欢穿过膝的长袍,下身多穿水红的花色裤,衬托的格外典雅俊俏。
食俗
日常食俗:保安族日常食品有米有面,大多数较偏重面食,做法与北方其他民族相似。主要有馒头、花卷、煎饼、炕锅馍馍、包子、汤面条、臊子面、凉面、浆水面和捏面筋等,许多杂粮如玉米也多磨成面后食用,其中特有的食品散饭和搅团,就是用杂粮面制成的。小米多用来做成稀饭。旧时到了冬季还要做一些杂粮炒面,如今已不多见。馒头和炕锅馍馍是最为常见的主食。炕锅馍馍的做法是将发酵后的面团掺入适量干面,用碱中和后加些菜油,揉匀后放入炕锅内,有的在揉面时还分层加入菜油,还有的加入食盐或白糖,并在馍上揉出各式花纹图案,如牡丹、月季花,入锅后加盖盖紧。再把炕锅埋入热炕洞内的温火中,经适当烧烤后,即成为外黄脆、内瓤松软的炕锅馍馍。根据锅的大小厚薄,馍馍小的有250克左右,大的3—5千克,厚的15厘米左右,薄的5厘米以上。炕锅厚约3厘米。过去以铜锅为主,后来以铸铁锅为主,现在以铝锅为主。在麦收前,保安族家家都要做青麦包子。肉食除牛、羊肉外,兼食鸡、鸭、鱼,一般以手抓羊肉为上肴。此外,保安族认为鸽肉稀饭有补五脏、益心力的功能,常作为药膳,为大病初愈、身体虚弱的人作补品。其做法是将野鸽宰杀后去毛洗凈,切成块状加大米(或小米),再放一些蕨麻(多年生草本,根富含淀粉,可煮食或酿酒),温火炖烂食用,茶叶是保安族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民间喝茶比较讲究,一般在冬季喝茯茶、砖茶、沱茶,夏季喝陜青茶和春尖。
节日食俗:保安族的节日同许多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相同,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等,家家都要炸馓子、油馃、蜜圈圈和油香。其中以炸馓子和油香最为普遍。宴请宾客以全羊席最为隆重。保安族的全羊席做法是把整只羊加上调料煮熟,按肋条、脊背、前后腿、髋、脖子、尾巴分部位切割开,然后带骨剁成一指厚、手掌大的肉块,每个部分装一盘上桌,供就餐者选用,羊的头蹄、杂碎加麦仁煮汤,也是一种美食。除了整羊之外做鸡、鸭也都要加好调料整煮,熟后再按骨骼衔接处分割成14块或蒸、或爆炒,除鸡头和脖子外全部盛盘子上桌,民间称大块清水鸡或爆炒鸡块。浪山节一般在五月下旬到六月初,人们带上面、油、肉,帐篷、锅等,到黄河边、山溪边或草坡上,过一天痛痛快快的野外生活。
民俗禁忌
保安族的饮食禁忌与回族基本相同。到保安族人家做客,不能进厨房、女人的卧室,不许坐在门坎上,尤其是女人,更不能坐门坎等等。
易安居课外知识延伸:中国55个少数民族有哪些?
答:我国56个民族中,除了汉族,其他的55个少数民族有:阿昌族、白族、保安族、布朗族、布依族、朝鲜族、达斡尔族、傣族、德昂族、侗族、东乡族、独龙族、鄂伦春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高山族、仡佬族、哈尼族、哈萨克族、赫哲族、回族、基诺族、京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拉祜族、黎族、僳僳族、珞巴族、满族、毛南族、门巴族、蒙古族、苗族、仫佬族、纳西族、怒族、普米族、羌族、撒拉族、畲族、水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土族、土家族、佤族、维吾尔族、乌兹别克族、锡伯族、瑶族、彝族、裕固族、藏族、壮族。
保安族是中国西北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主要聚居在甘肃省积石山,少数散居青海与新疆,现代社会因工作、婚姻的频繁迁徙,绝大部分省份均有分布。
保安族源是来自中亚的色目人签军(探马赤军)。保安族的祖先是元朝、明朝(公元13世纪至17世纪)在青海同仁附近驻垦的蒙古人与色目人,到明朝时建立保安城而得名。保安族的名字来自明朝时在青海省设立的保安营。明朝万历年间,曾在青海省同仁县境内设置了保安营,修建保安城,隶属河州卫。后因与信仰藏传佛教的藏族争拗,先走到循化,再到积石山,其地名为保安三庄,经过历史变迁,1950年按照族民的愿望被命名为保安族。
保安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无文字。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大多数人通晓汉语。保安族信仰伊斯兰教,在家庭生活习俗及社会等方面与当地回、东乡等民族大体相同。保安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兼营牧业和手工业。很早就会冶铁的保安族,有着高超的制刀技艺,他们制作的腰刀,锋利耐用,精致美观,在当地各族群众中享有盛名,被称作“保安刀”。
保安族的节日
圣纪节
圣纪节,是纪念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辰和逝世的纪念日,在伊斯兰教历的3月12日举行,相传穆罕默德的出生和去世都在伊斯兰教历的3月12日。节日期间,保安族人都要宰牛、宰羊,各清真寺装饰一新,人们一大早就去清真寺听阿訇诵读《古兰经》、赞颂穆罕默德,讲述穆罕默德的生平事迹。
开斋节
又叫“肉孜节”、“大尔德节”,“尔德”是阿拉伯语的译音,是“回归及欢乐节日”的意思,是伊斯兰教的宗教节日。开斋节在伊斯兰历九月斋戒期满后开斋之后的三天为节日。斋日一般以见新月始,下月再见新月为终。按照伊斯兰教的规定,每年伊斯兰教历9月,教徒要封斋30天,即1个月。在斋月里,教徒每天黎明之前吃早饭,然后整日不进食,连水都不能喝,只有等太阳落山,叫拜之后才能吃晚饭。也就是说在斋月里教徒每天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后吃两顿饭。斋戒是教徒必行的“天命”功课,象征着内心负疚的穆斯林向安拉忏悔和赎罪,以此来培养教徒成为能够忍受饥饿、克已禁欲、畏主守法的人。开斋后过尔德节,节日清晨保安族的男人们沐浴之后,到清真寺集体做礼拜。节日期间,保安族男女老少都要穿上新衣服,互相拜节。节前家家户户还要炸油香、馓子、果果等节日食品。
古尔邦节
又叫“小尔德节”、“宰牲节”,是伊斯兰教传入保安族人民之中后逐步形成的,是按照伊斯兰教历法进行的节日,它在肉孜节之后70天,称为回历的新年,也叫大节,比肉孜节隆重。在伊斯兰教义中相传先知伊卜拉欣梦见安拉,安拉命他宰杀自己的儿子,以考验他对安拉的忠诚,他惟命是从。正当伊卜拉欣准备执行时,安拉深为感动,特派人送来一只黑色绵羊代替。伊斯兰教根据这个传说,规定每年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宰杀牲畜,祭祀安拉。节前,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每个家庭都要准备油炸果子、油饼和各种点心,富有的人家宰羊、宰牛或宰骆驼,待客或馈赠。节日清晨,男性穆斯林要沐浴更衣,到清真寺做礼拜,听阿訇讲解教义和“古兰经”。回到家立即洗手,宰杀牲畜。在节日期间,男女老幼都穿上节日盛装,走亲串邻,祝贺节日。
浪山节
保安族人民特别喜欢浪山,一般在每年的5月下旬到6月初,人们都要带上面、油、肉、锅、帐篷等,到河边、山坡上或草坡上去郊游,过一天痛痛快快的野外生活。保安人把这俗称为“浪山节”。
哈其麦节
甘肃临夏等地保安族传统纪庆节日,每年伊斯兰教教历的九月选一吉日举行。相传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女儿哈其麦与阿里结婚时,阿里非常贫穷,哈其麦伤心地哭着向父亲诉说,而穆罕默德则耐心地开导女儿说:“人生在世,要知足,有这点家当,就应该感谢真主。”,哈其麦听后,转忧为喜,高高兴兴地与阿里结了婚,保安族的哈其麦节为了纪念她的高尚品德。节日期间,家家户户都要宰杀牛羊,准备鸡和油香到寺院舍散,穆斯林还要去寺院念经。这天的一切纪念活动都由妇女们主持。
保安族的风俗习惯
礼仪
瑶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与汉族地区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凡是进入瑶家的客人,都会受到尊重和热情款待。饶有风趣的“挂袋子”与“瓜箪酒”,是瑶家待客的典型礼节。客人到了瑶家,只要把随身携带的袋子往堂屋正柱上的挂钩上一挂,就表示要在这家用餐。不用事先说明,主人自然会留客人在家里就餐。如果不懂这个规矩,老把袋子等物放在身边,主人就认为你还要到别处去,吃饭的事往往落空。
瑶族对祖先很尊敬,习惯在进餐之前先念祖先几辈姓名,表示祖先先尝后子孙才能受用。尤其对丰盛的餐食更是如此。每逢节日必备猪肉、鸡、鸭和酒等祭拜祖先,吃饭座次也有讲究:老人和尊贵的客人须坐上座。遇有客人,要以酒肉热情款待,有些地方要把鸡冠献给客人。瑶族在向客人敬酒时,一般都由少女举杯齐眉,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也有的以德高望重的老人为客人敬酒,被视为大礼。
瑶家待客慷慨大方,彬彬有礼。腊肉、山珍野味和土特产,是瑶家待客最常见的菜式。客席上,金黄厚实的腊肉奉为上品,主人会热情地把大块腊肉夹给客人。客人不管喜不喜欢,都应当接受,这样主人才会高兴。
瓜箪酒是瑶家招待客人的特制酒。这种酒用糯米制成。它酿成糊酒后,掺上清泉水或凉开水,饮用时用瓜瓢舀出倒在碗里,连液带渣一起喝下。酒度不高,香甜可口。用餐时,由家里最年轻的姑娘斟酒盛饭,主人则频频向客人夹菜敬酒。此时,客人不必拘束过谦,应大大方方开怀畅饮。这样,主人认为客人看得起瑶家,就会越发高兴,备加亲热。如果拘谨见外,反而不受欢迎。
在达山瑶中,也喜用油茶敬客,遇有客至,都习惯敬三大碗。名为“一碗疏、二碗亲、三碗见真心”。瑶族老人也喜欢饮茶,故茶水也是待客饮料。款待客人时,鸡、肉、盐一排排地放在碗里,无论主客,必须依次夹吃,不得紊乱。客人和老人每吃完一碗饭都由妇女代为装饭。盐在瑶族食俗中有特殊的地位,瑶区不产盐,但又不能缺少盐。盐在瑶族中是请道公、至亲的大礼,俗叫“盐信”。凡接到“盐信”者,无论有多重要的事都得丢开,按时赴约。
婚俗
保安族婚礼十分有趣,婚礼选取在主麻日(即星期五)举行。婚礼当日由男方率亲朋数十人的迎亲队去迎娶新娘,其中要有两位年轻貌美的妇女参加,在女家进行祝福仪式时,阿訇要从窗口向院里撒出一盘红枣和核桃,由院内年轻人争抢,表示吉祥如意、早生贵子、夫妻和睦之意。然后由新娘村里的年轻人向新郎讨要“奴工木哈”,即着羊羔肉,旨在向新郎说明:你娶走我们村的姑娘,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当女方送亲队送新娘离家时,让新娘从自己的房门到大门外倒退走出,退一步,撒一把油麦、豆、玉米、茯茶等合成的五色粮,以示将幸福留给父母。在新婚之夜,全村人聚集在院内唱“宴席曲”,有问有答,十分热闹。唱着唱着,欢乐的人们便跳起了感情奔放的舞蹈,并边舞边向大门退去,表示婚礼已接近尾声。新娘进门后,3日不吃婆家的饭,由娘家送来,以示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
保安族早期与蒙古族相邻居住,服饰也基本上与蒙古族相同。男女冬季多穿长皮袍,戴各式皮帽,夏秋则穿夹袄,戴白羊毛毡制的喇叭形高筒帽。男女均系各色鲜傃的丝绸腰带,并带有小装饰物。
元朝后期,因受藏、土族的影响,保安族男女在春、夏、秋三季均穿长衫,戴礼帽。有的男子还穿高领的白色短褂,外套黑色的坎肩;女子服饰色彩比较鲜傃,脚穿绣花鞋,这期间的服饰兼有藏、土族服饰特点。
清朝咸丰、同治年间,保安人迁徙到今甘肃积石山大河家地区后,与周围的回族、东乡族、汉族密切往来,其服饰又有了明显变化。平时,男的喜戴白色或青色的号帽,穿白布衫,套青布坎肩;逢节庆时,一般头戴礼帽,身着黑条绒长袍,外扎彩色腰带、挂腰刀,足穿牛皮长筒靴。妇女平时穿紫红色或黑绿色灯心绒大襟上衣,蓝色或黑色裤子,有的喜欢穿过膝的长袍,下身多穿水红的花色裤,衬托的格外典雅俊俏。
食俗
日常食俗:保安族日常食品有米有面,大多数较偏重面食,做法与北方其他民族相似。主要有馒头、花卷、煎饼、炕锅馍馍、包子、汤面条、臊子面、凉面、浆水面和捏面筋等,许多杂粮如玉米也多磨成面后食用,其中特有的食品散饭和搅团,就是用杂粮面制成的。小米多用来做成稀饭。旧时到了冬季还要做一些杂粮炒面,如今已不多见。馒头和炕锅馍馍是最为常见的主食。炕锅馍馍的做法是将发酵后的面团掺入适量干面,用碱中和后加些菜油,揉匀后放入炕锅内,有的在揉面时还分层加入菜油,还有的加入食盐或白糖,并在馍上揉出各式花纹图案,如牡丹、月季花,入锅后加盖盖紧。再把炕锅埋入热炕洞内的温火中,经适当烧烤后,即成为外黄脆、内瓤松软的炕锅馍馍。根据锅的大小厚薄,馍馍小的有250克左右,大的3—5千克,厚的15厘米左右,薄的5厘米以上。炕锅厚约3厘米。过去以铜锅为主,后来以铸铁锅为主,现在以铝锅为主。在麦收前,保安族家家都要做青麦包子。肉食除牛、羊肉外,兼食鸡、鸭、鱼,一般以手抓羊肉为上肴。此外,保安族认为鸽肉稀饭有补五脏、益心力的功能,常作为药膳,为大病初愈、身体虚弱的人作补品。其做法是将野鸽宰杀后去毛洗凈,切成块状加大米(或小米),再放一些蕨麻(多年生草本,根富含淀粉,可煮食或酿酒),温火炖烂食用,茶叶是保安族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民间喝茶比较讲究,一般在冬季喝茯茶、砖茶、沱茶,夏季喝陜青茶和春尖。
节日食俗:保安族的节日同许多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相同,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等,家家都要炸馓子、油馃、蜜圈圈和油香。其中以炸馓子和油香最为普遍。宴请宾客以全羊席最为隆重。保安族的全羊席做法是把整只羊加上调料煮熟,按肋条、脊背、前后腿、髋、脖子、尾巴分部位切割开,然后带骨剁成一指厚、手掌大的肉块,每个部分装一盘上桌,供就餐者选用,羊的头蹄、杂碎加麦仁煮汤,也是一种美食。除了整羊之外做鸡、鸭也都要加好调料整煮,熟后再按骨骼衔接处分割成14块或蒸、或爆炒,除鸡头和脖子外全部盛盘子上桌,民间称大块清水鸡或爆炒鸡块。浪山节一般在五月下旬到六月初,人们带上面、油、肉,帐篷、锅等,到黄河边、山溪边或草坡上,过一天痛痛快快的野外生活。
民俗禁忌
保安族的饮食禁忌与回族基本相同。到保安族人家做客,不能进厨房、女人的卧室,不许坐在门坎上,尤其是女人,更不能坐门坎等等。
易安居课外知识延伸:中国55个少数民族有哪些?
答:我国56个民族中,除了汉族,其他的55个少数民族有:阿昌族、白族、保安族、布朗族、布依族、朝鲜族、达斡尔族、傣族、德昂族、侗族、东乡族、独龙族、鄂伦春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高山族、仡佬族、哈尼族、哈萨克族、赫哲族、回族、基诺族、京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拉祜族、黎族、僳僳族、珞巴族、满族、毛南族、门巴族、蒙古族、苗族、仫佬族、纳西族、怒族、普米族、羌族、撒拉族、畲族、水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土族、土家族、佤族、维吾尔族、乌兹别克族、锡伯族、瑶族、彝族、裕固族、藏族、壮族。
上一篇:白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下一篇:布朗族的节日和风俗习惯
相关阅读
- 1喜木火的人2025年开始转运,五行喜木火的人2025年运势
- 22025火运年什么事业最旺,2025年最旺的行业盘点
- 3土命遇到2025年火运,土命的人2025火运年运势怎么样
- 4水命遇到2025年火运,水命之人2025年运势怎么样
- 52025火运是最不吉利的一年吗,2025年走火运生肖
- 62025躲春期间的禁忌,2025年躲春需要注意什么
- 72025猪狗躲春如何躲,2025年属猪和属狗的怎么躲春
- 82025年凶星犯煞对照表,2025年的凶星都有哪些
- 92025年躲星时间表及躲星方法,蛇年躲星的忌讳和讲究
- 102025之后连续的三个闰年,2025年之后哪三年是连续闰年
- 112025闰六月吉利吗,2025年的闰六月好不好
- 122024年还太岁的生肖,2024年哪个属相需要还太岁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