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的节日和风俗习惯
日 期:2015-06-08 17:22 来 源:易安居吉祥网
拉祜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澜沧、孟连、双江、动海、西盟等县。拉祜(hù)族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为“猎虎的民族”,拉祜族人民拥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和风俗习惯,你都了解哪些呢?一起来感受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拉祜族的民俗风情吧!
拉祜族简介
拉祜族先民属于古代羌人系统,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拉桔族地区属于亚热带山区,以农业为主,1950年以前,拉祜族社会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地区已发展到地方经济;有的保存着土司制度的残余;澜沧西南部,孟连、沧源,耿马和西双版纳等地的拉拈族都是被傣族封建领主所统治,保留原始公社制的残余。
拉祜族有自己的语言,拉祜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由于同汉族、傣族交往密切,多能兼用汉语和傣语,过去部分拉祜族曾使用过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1957年在原有的基础上创制了拼音文字。
拉祜族信仰大乘佛教和基督教。民间文学也极为丰富,传统的乐器有“芦笙”和“三弦”。拉祜族除种植粮食以外,还大力种植甘蔗、茶叶、咖啡、橡胶。创办了炼铁、农机、采矿等,其中澜沧铅矿是全省著名的大型企业。
拉祜族的节日
安贺别贺
安贺别贺节又称“卡腊节”,是云南省南部地区拉祜族苦聪人的传统节日。拉祜族每逢农历正月初三日举行,节期一天。届时,每个村寨选择一棵椎栗树作为崇拜的“卡腊’的化身。
节日清晨,男子们早早起床,带上打猎工具,相约上山,妇女们在家准备各种食物。傍晚,出猎回来的人把猎获物放在“卡腊”面前的平地上,妇女们则把准备好的腊肉,蔬菜和黄糯米摆在旁边,小孩子们提来盛满辣酒的葫芦,姑娘们用竹筒背来清凉泉水,大家共同做饭。饭菜做好后,先摆放在“卡腊”面前。请寨子里最受尊敬的老人主持祭祀仪式。村寨里的所有男子依年龄大小排成一排,各人手捧一小竹筒酒。女人们站在后面。大家面朝“卡腊”肃立。当主祭人宣布吹牛角时,男子们把酒高举过头,躬腰一饮而尽,并跟着主持者高声赞颂“卡腊”的功德。接着主持人又请寨里身体健康,儿孙满堂的老人给孩子们拴线。女孩子用绿线拴于右手腕,男孩子则用红线拴左手腕,祝愿孩子们茁壮成长。
之后,大家围拢在一起就餐畅谈。传说苦聪人的祖先原来不会种庄稼,一次一个名叫卡腊的小伙子看见画眉鸟和犁哈鸟在啄食各色粒籽,他把这些粒籽捡回来种上,秋天收获的时候,金黄的是谷子,紫红的是高粱、黑亮的是荞子。卡腊请乡亲们共餐一顿后,把种子分给他们,从此苦聪人开始种庄稼。卡腊死后,人们十分怀念他,认为他是解救苦聪人的神仙。传说他在正月初三去世,因此,人们在每年的这一天举行祭奠活动,并沿袭至今。
哈巴节
哈巴节,拉祜语意为“月亮节”,又称月圆节。拉祜族民间传统农祀节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拉祜族认为:月亮神为人们分出了每年的耕种节令。因此,每逢八月十五月圆之时,人们则举行祭月仪式。届时,将精选出的南瓜、黄瓜、谷穗、水果等祭品,置于竹篾编的桌子上,抬至寨后祭山祌的地方,祭献月亮。哈巴节既是拉祜族祭祀月亮神的节日,也是庆丰收的节日。因此,在祭祀仪式后,全村寨男女老少,载歌载舞,庆贺五谷丰登。在一些信仰佛教的拉祜族村寨,人们则要前往村寨内的佛房过哈巴节,届时,由“扒母八”(佛爷)在一间房内挂一幅“亢笆”大白布,上绘月亮,下置供桌、香台等。傍晚,人们带着鲜黄瓜、芭蕉、甘蔗、菠萝、石榴等来到佛房,将各种供品剥好后置于供桌上,然后焚香烧纸,并由佛爷念经祈祷,祭毕,人们汇聚在歌场上,唱歌跳舞,在赛歌活动中获胜者,可获得“戛木可”(歌手)的称号。青年男女也借机互叙情爱。
接谷神魂
接谷神魂是云南省拉祜族民间农祀节日,每年农历二月择日举行。届时,人们邀请村寨里十二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到家中跳饭魂舞。这十二人中,有一人领舞,一人吹芦笙,一人吹直箫,其余人分别手持甑、升、斗、瓢、碗、酒、谷子、玉米、肉块等物品,围着一张事先摆好,上置饭菜及酒瓮的桌子翩翩起舞。他们先从院中跳至堂屋,再从堂屋抬上桌子跳至楼上,认为这样方可把谷魂接回。每年二月人们接谷神魂,是为了祈求谷神保佑五谷丰登。
苦聪年
苦聪年是云南省拉祜族支系苦聪人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苦聪年历史悠久,根=据清代光绪年《普洱府志》所载:“苦聪人以六月二十四日为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为岁首,至期烹羊豚祀先,醉饱歌舞”。新平、镇源一带的苦聪人,在苦聪年这一天,各家家长于清晨手持一只活鸡,前往自家田中,用石块搭一石台,架起一个“梯”,铺上松毛,插一株栗树枝,随后杀鸡,将鸡血淋于石台四周,口诵祈求五谷丰登的祷词。诵毕,摘下成熟的谷穗和包谷连同鸡一起带回家中。夜晚,家长在家中杀鸡,在仓龙台上置三只鸡翅膀、米酒、新谷和香烛等,祭祀谷神,以祈丰收。然后,人们载歌载舞,欢度新年,有的手持火把到田间,撒松香驱恶迎善,有的在田坎周围燃起火把,将枯松柏木粉撒在火把上,取消灾灭祸之意。其他地区的苦聪人,在这一天杀猪宰羊,祭祀祖先,在全家聚餐后,全村寨人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尽兴方散。
库扎节
“库扎”亦译“扣扎”,拉祜语,意思是年节,是云南省西南山区拉祜族传统节日。每年傣历三月或四月初举行,为期四、五天。
节日头天清早,当村寨外传来火枪的响声时,大家便聚集一起,在铓锣、象脚鼓声中,唱歌起舞、并奔向寨门迎接亲人回家过节。当提着酒肉、糯米粑粑等各种食品的亲人快到寨门的时候,由村中负责管理宗教事务的“安占”的妻子及村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向来客敬酒和往身上撒米,表示吉祥如意新年快乐。进入寨门后,先到“安占”家,向“安占”磕头祝福,然后唱歌跳舞。
狂欢之后,各自回家。早饭后,各户在家长的带领下,一人拿着一根画有各种图形的标竿,一人手持火枪,两人抬着装有丰盛食物的箩筐,来到寺庙门前平坝处集中,大家把食品放在一起,开始各种节日活动。先由男子们一个接一个的朝深山峡谷放枪。刹那间,山谷里硝烟弥漫。尔后由一长者带领拿着标竿、捧着食品,敲着铓锣的队伍,沿路撒米,并发出“煞、煞”之声,绕村寨或寺庙转几圈,然后进入寺内,竖起标杆,进行隆重的献祭活动。仪式完毕,男孩子打陀螺,妇女们荡秋千。
夜晚,青年人到各家巡视并在门前放枪、泼水、以示人们快到寨中广场聚集。待全寨人到广场,便开始唱歌跳舞,往往通宵达旦。节日第三天,全寨要过年宴。来人各自携带一包饭、一罐菜、一瓶酒、一点肉,聚集在一起,按性别分在两个火塘里举行,男在右侧火塘、妇女在左侧火塘。宴会开始时主持人要致词,庆祝过年,并祝新的一年人人健康,庄稼丰收,六畜兴旺,彼此间进一步的团结,饭后人们还要讨论寨中的公共事务。
拉祜大年
拉祜大年是云南省拉祜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日至初四日举行。每年入秋后,人们就着手准备过大年所需各种物品。妇女们赶制各种服饰,男人们外出狩猎获取各种山味,青年男女纷纷制做芦笙、口弦、荷包,儿童们做“陀螺”,搓麻线。
腊月二十六日起,清扫室内外卫生,并杀猪烤肉,在寨内栽植青松,挂上芭蕉等祭品,祭祀天地之神,以祈来年五谷丰登。除夕夜,各家各户舂制粑粑,然后合家共食。旧时,有的村寨在除夕夜全寨聚会,食用“梯鲊梯夺”,(团结饭〕,由“卡些”(寨头)祝愿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随后,各家给牲畜喂年饭,在农具上粘各种节令食品,以示犒劳同庆。午夜,各村寨呜放火枪、火炮。
初一日子丑之交,青年人手持各种汲水用具,在火枪、火炮声中,奔往山泉,去抢“新水”。当地人认为:最先抢到新水的人家,今年稻谷会首先成熟,第一个抢到新水者,可交好运。取回“新水”,先赕佛敬祖,然后作为老人的洗脸水。老人要为年青人唱词祝福。早餐后,老人携粑粑前往“卡些”家拜年,后,各家各户互相拜访,祝贺新年。人们再聚集到寨场上,有的跳芦笙舞,有的丢荷包,有的打“陀螺”尽兴方散。初一日,不准外人人寨。初二日,才可走亲访友,互相祝贺新年。
届时,长辈为晚辈唱祝词,拴红线。过去,各村寨在节日期间,择日举行“芦笙会”,吸引来四方乡民。芦笙会伊始,“卡些”手端篾桌,上置装满籽种的篾箩为前导,然后是老人组成的芦笙队,最后是群众。在“卡些”致词后,人们跳起芦笙舞,舞毕,各家前来领取盛在篾萝内由跳芦笙舞所孕育的“神种”,然后将其拌在自家种子里,以祈五谷丰登。
拉祜小年
拉祜小年是云南省拉祜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九日至十一日举行,节期为三天。当地民间相传:旧时因男人出猎或远征,不能按期返家过年,女人们为了犒劳男人而再过“小年”,所以有大年是女年,小年是男年之说。在初八夜晚,各家各户开始舂粑粑,作为节令食品。届时,全村寨人聚集在一起,举行跳取“神种”的活动。当地人称正月十二日为“满年”,意为到这天节庆活动基本结束。
端午节
拉祜族也有过端午节的习惯,云南省南部的拉祜族,端午节这天盛行种树种竹。传说端午节这天是撒在田地里的包谷种子脱离谷壳的日子,也是种植树木最容易成活的日子。据说这天种树,即使是将树枝倒插在土里也能成活,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在这天到房前屋后或村寨旁种植树木,芭蕉等,这天禁止乱砍任何植物。有些人家还在这一天备办洒肉,宴请亲朋好友。
火把节
拉祜族的火把节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届时,每家每户都要杀一只鸡,准备好丰盛的佳肴,天黑时进行祭祀。之后,家家户户点燃松明做的火把或蜂蜡做的蜡烛。男女青年们则在篝火旁载歌载舞,尽情欢唱。
拉祜族火把节的由来有两个传说:一说很久以前,在拉祜族居住的勐糯山上住着一个善人和一个恶人。恶人长得奇形怪状,专门吃人的眼睛。善人生得相貌端正,性情温和,专门做好事。后来善人在一只没有角的山羊头上安了一对蜂蜡做的角。晚上,善人点燃了两支蜡角,山羊就跑到勐糯山上,两支蜡角像火把一样把一架山都照得亮堂堂的,山羊在山上乱跑,状如山上到处都有火把,于是把恶人惊跑了,人们才得以安生,时值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从此,每逢这天,家家门前点燃火把,以示敬善人、除恶魔。另一传说是,天神厄萨要拉祜人每年向他上贡,机智勇敢的拉祜人扎努扎别带领人民反抗,因此触怒了厄萨,厄萨便把天变黑,把太阳、月亮、星星和其它能发亮的东西藏起来。天地黑暗人们不能耕种,扎努扎别就教人们用松明和蜂蜡绑在牛角上照明耕地,庄稼依然长得很好。为了怀念扎努扎别为民造福的功绩,人们每年六月二十四这天都要点燃松明火把和蜂蜡烛,天长日久便成为火把节了。
祭祖节
祭祖节是拉祜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举行,届时,各家各户在室内神桌一侧摆上一张竹篾桌,其上按逝去祖宗的牌位置芭蕉、菠萝、桃子、石榴等祭品若干份,并杀鸡献饭,焚香烧纸,行祭祀之礼,请列祖列宗返回家过节。祭仪由家长主持,祈求袓宗保佑全家平安。七月十五日晚,各户再次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祭毕,将所用祭品移至寨外僻静处倒掉,节日遂告结束。
清明节
拉祜族人民也过清明节,届时,家家户户要准备酒饭,到本家族的墓地扫墓。到墓地后,首先要清除坟墓上的杂草,并加培新土。整理完毕,将带去的饭菜摆在墓前,便杀鸡悼念亡魂。祭祀完毕,凡参加扫墓的人围坐在墓前进行野餐。各家凡有立碑,迁坟事宜,均在这天进行。扫墓回来,特别是遇有立碑或迁坟之类的事,还要请客吃饭。
新米节
新米节是云南省拉祜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底至八月初举行,具体日期不定,谁家谷子先熟,谁家就先过节。过节那天,主人把谷穗挂在正门上,远近的亲朋好友要携带礼品前来向主人祝贺,主人要备宴席款待客人。吃饭时,临时在堂屋摆一张神桌,上摆谷穗,点燃香火。将鸡肉、米饭、瓜豆等食品放在神桌上祭祖先。堂屋正中另摆一桌,宴请老人和村外来的客人。饭前由持家男人先给狗盛一大碗饭。开饭时主妇给客人倒酒,并推一老人祝酒词。席间主客互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饭后,全村老少集中在某家院子里或晒场上,男女青年吹奏芦笙,跳起象征耕种、收割、舂米的优美舞蹈;姑娘们着盛装,携手围成圆圈,踏着芦笙的节奏,甩手漫舞,有的则敲起象脚鼓、打着铓锣。姑娘和小伙子利用跳舞的良机,寻找意中人。老人们则聚在某家的竹楼上,喝酒、咂烟、共叙家常。
到了晚上,全族的男女青年,在打谷场上,把火燃得旺旺的,手牵手围成圆圈,通霄达旦地欢跳芦笙舞。传说远古时候,拉祜人不知道种谷子,只靠采摘野菜野果和狩猎过日子,生活很贫困。是天神厄莎教会了他们种谷子。为了感谢天神厄莎,拉祜人当新谷成熟时,便用火将谷子烘干舂成米,待煮出香喷喷的新米饭后,便盛一碗敬献给天神厄莎,并举行各种娱乐活动庆贺新米成熟,五谷丰收。
献地谷
献地谷是云南省拉祜族支系苦聪人民间祭祀节日,每年旱谷播种完毕举行。届时,当地农户纷纷来到田地里祭献地谷。先在篾笆上置米、盐、酒等祭品,由家长主持,行祭祀之礼,以祈谷物丰收。祭毕,返家再祭。在室内香案上置酒、盐、米、谷子等祭品,将一些茅草、鸡毛拴在竹竿上,并插在室内地上,由家长祈祷,以求五谷丰登,人丁兴旺。
拉祜族的风俗习惯
拉祜族的日常生活习俗
每逢节日或过年,家家都要赕佛和敬祖。在各种祭祀,届时要洗澡、换衣,在专人指挥的“三鸣炮”仪式献祭品后把祭品分到各户,以保证各家各户都能得到“福分”。
拉祜族中的苦聪人在狩猎时,习惯将猎获的兽头奖给第一枪射中者,前腿奖给发现猎物的人,剩下的肉,人均一份。
若有客至,都要敬酒献茶。献茶时,一般第一碗主人喝,第二碗敬客人,以表示真诚,茶水中无毒,让客人放心。
拉祜族的婚俗
拉祜族青年男女婚恋和社交比较自由。婚嫁的当天,男女双方都要杀猪,男方要把猪头送到女方家,然后破成两半,一半仍要带回;女方家的猪头也是如此,以表示骨肉至亲、“新婚和合”。拉祜族婚姻为一夫一妻制。有到妻方居住3年的习俗。夫妇不睦,可请人出证,烧断丝线,即可离异。
拉祜族的食俗
拉祜族过去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主食当地生产的大米和包谷。喜用鸡肉或其他配料加大米或包谷做成稀饭,有瓜菜、菌子、血、肉等各种稀饭,其中鸡肉稀饭为上品。
拉祜族日常喜欢将菜、肉及佐料和水放入一段鲜薄竹筒内煮熟,既有竹之清香,又保持原有肉菜的香味。拉祜族烤肉别具风味,大都猎获的野兽肉,或直接用火烤,或用芭蕉叶将肉包住埋入火中,烧熟而食。烤肉香脆可口,佐以麻辣佐料后还能开胃。猎获物的下水和杂碎,就地燃火,放入竹筒内煮熟分食。在开膛剖肚时,中年人喜欢用手捧喝热气腾腾的“护心血”,据说猎物的护心血有补血消除劳损的妙用。
拉祜族不仅会腌菜、腌肉、磨豆腐,还会酿酒。在民间,男女均嗜饮酒,并有在酒和肉上不分彼此的习惯。平时喜饮烤茶,烤茶是将大茶入罐烤至焦黄,待香味飘出后对入水稍煮即饮。
典型食品主要有:松鼠干巴、干糁、香草烤牛肉等。
拉祜族的服饰
拉祜族妇女服装具有青藏高原妇女服装的特点,多穿黑布开襟长衣,衫长到脚面,开岔至腰部,衣领和开岔处都镶锈彩色花边和银泡,下穿长裤。西双版纳有的妇女剃光头,包黑包头巾,戴大耳环,胸前佩挂“普巴”(大银牌)。男子穿黑色对襟短衫,下穿宽大长裤,外出佩刀,既是生产工具,又是自卫武器。
拉祜族的居住
拉祜族的住房富有湿热地带建筑特色。传统的住房有木桩竹楼和落地式茅屋两类。木桩竹楼按建筑规模的大小分为两种,一种是供个体家庭居住的小型竹楼,楼下关养牲畜及堆放柴火,楼上用木板或竹笆隔成两间,前间设火塘,火塘上方挂一“炕笆”,供烘烤粮食及防火之用,后间为卧室。另一种是供大家庭居住的大型竹楼,即“长屋”。澜沧县坎卡乃、南段一带的长屋最大面积达300平方米左右,一般在100平方米左右。楼上正面设有走廊,但无窗子,从正中或两侧开门。室内按小家庭的多少隔成若干间,每间住一个小家庭。在正对住房的过道上设有火塘及大锅,供小家庭开伙之用。长屋旁建有粮仓,粮仓内亦分为若干格,每个小家庭使用一格。大型竹楼和小型竹楼的楼上均设有一晒台。
拉祜族的丧葬
古代拉祜族盛行火葬,明、清以来大部分地区改为土葬。
成年人死,不论男女均须鸣火枪,一是报丧,二是为死者灵魂开路。尸体先用清水擦洗,再用白布包裹后入棺停于堂屋,棺前摆放死者生前的生产、生活用具,并供一碗米,米上放一鸡蛋(用于选坟址或火葬地点)。尸体在家停放的时间,老年人一般停三天,其余则于当天或次日出丧。出殡前,巫师要为死者唱丧歌,叙述死者从生到死的人生历程,对死者生前的为人多加称颂,并反复念诵灵魂返回祖先居地的路线及地名,以使亡灵牢记。
保持火葬习谷的村塞均有一公共火葬场,多选在村寨旁的林边平地。具体的火葬地点用蛋卜法选定,在鸡蛋落地摔破处挖一浅坑,内架木柴,尸体置于其上。木柴按井字形状层层架起,层数视死者性别而定,男性八层,女性九层,据说是因为男人的肋骨有八条,女人的肋骨有九条之故。最后由巫师或老人点火焚化。尸骨的处理各地略有不同,有的地区不掩埋骨灰,有的稍事掩埋。死者生前的生产生活用具或火化,或置于尸体焚化处。
实行土葬的村寨也有公共墓地,墓址也靠蛋卜法选定。葬式有仰身直肢,也有侧身屈肢,头向东方。葬毕,参加葬礼的人带一碗米到死者家中吃丧饭。
不论是火葬还是土葬,下葬当天,全村停止生产,各家不舂米,以示对死者的哀悼。
对被杀、自杀、摔死、淹死及被野兽咬死等非正常死亡,一般在其死亡处就地火化或埋葬,不举行葬礼。
拉祜族的禁忌
生产禁忌:每月初一、十五、三十早晨不舂米、不耕作。父母亲的忌日,不播种。村中死人,全村停止生产1天。
交往禁忌:大年初一不准外族人进寨,住在家中或接近寨边的客人也不准走,而是用好酒好肉款待他们,节后放行。外来男女不能在同一房间住宿。
待客禁忌:主人杀鸡待客,客人不能主动拿鸡头吃,如主人拿给客人吃时,客人要接受,不得推辞或转让给别人。
其他禁忌:禁止打狗杀狗。生孩子不满3天,不许外人进入。旧历正月布谷鸟叫时不能结婚,认为碰到布谷鸟,结婚不吉利。外人不得随意拨弄火塘,不得从火塘上跨过。
拉祜族先民属于古代羌人系统,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拉桔族地区属于亚热带山区,以农业为主,1950年以前,拉祜族社会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地区已发展到地方经济;有的保存着土司制度的残余;澜沧西南部,孟连、沧源,耿马和西双版纳等地的拉拈族都是被傣族封建领主所统治,保留原始公社制的残余。
拉祜族有自己的语言,拉祜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由于同汉族、傣族交往密切,多能兼用汉语和傣语,过去部分拉祜族曾使用过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1957年在原有的基础上创制了拼音文字。
拉祜族信仰大乘佛教和基督教。民间文学也极为丰富,传统的乐器有“芦笙”和“三弦”。拉祜族除种植粮食以外,还大力种植甘蔗、茶叶、咖啡、橡胶。创办了炼铁、农机、采矿等,其中澜沧铅矿是全省著名的大型企业。
拉祜族的节日
安贺别贺
安贺别贺节又称“卡腊节”,是云南省南部地区拉祜族苦聪人的传统节日。拉祜族每逢农历正月初三日举行,节期一天。届时,每个村寨选择一棵椎栗树作为崇拜的“卡腊’的化身。
节日清晨,男子们早早起床,带上打猎工具,相约上山,妇女们在家准备各种食物。傍晚,出猎回来的人把猎获物放在“卡腊”面前的平地上,妇女们则把准备好的腊肉,蔬菜和黄糯米摆在旁边,小孩子们提来盛满辣酒的葫芦,姑娘们用竹筒背来清凉泉水,大家共同做饭。饭菜做好后,先摆放在“卡腊”面前。请寨子里最受尊敬的老人主持祭祀仪式。村寨里的所有男子依年龄大小排成一排,各人手捧一小竹筒酒。女人们站在后面。大家面朝“卡腊”肃立。当主祭人宣布吹牛角时,男子们把酒高举过头,躬腰一饮而尽,并跟着主持者高声赞颂“卡腊”的功德。接着主持人又请寨里身体健康,儿孙满堂的老人给孩子们拴线。女孩子用绿线拴于右手腕,男孩子则用红线拴左手腕,祝愿孩子们茁壮成长。
之后,大家围拢在一起就餐畅谈。传说苦聪人的祖先原来不会种庄稼,一次一个名叫卡腊的小伙子看见画眉鸟和犁哈鸟在啄食各色粒籽,他把这些粒籽捡回来种上,秋天收获的时候,金黄的是谷子,紫红的是高粱、黑亮的是荞子。卡腊请乡亲们共餐一顿后,把种子分给他们,从此苦聪人开始种庄稼。卡腊死后,人们十分怀念他,认为他是解救苦聪人的神仙。传说他在正月初三去世,因此,人们在每年的这一天举行祭奠活动,并沿袭至今。
哈巴节
哈巴节,拉祜语意为“月亮节”,又称月圆节。拉祜族民间传统农祀节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拉祜族认为:月亮神为人们分出了每年的耕种节令。因此,每逢八月十五月圆之时,人们则举行祭月仪式。届时,将精选出的南瓜、黄瓜、谷穗、水果等祭品,置于竹篾编的桌子上,抬至寨后祭山祌的地方,祭献月亮。哈巴节既是拉祜族祭祀月亮神的节日,也是庆丰收的节日。因此,在祭祀仪式后,全村寨男女老少,载歌载舞,庆贺五谷丰登。在一些信仰佛教的拉祜族村寨,人们则要前往村寨内的佛房过哈巴节,届时,由“扒母八”(佛爷)在一间房内挂一幅“亢笆”大白布,上绘月亮,下置供桌、香台等。傍晚,人们带着鲜黄瓜、芭蕉、甘蔗、菠萝、石榴等来到佛房,将各种供品剥好后置于供桌上,然后焚香烧纸,并由佛爷念经祈祷,祭毕,人们汇聚在歌场上,唱歌跳舞,在赛歌活动中获胜者,可获得“戛木可”(歌手)的称号。青年男女也借机互叙情爱。
接谷神魂
接谷神魂是云南省拉祜族民间农祀节日,每年农历二月择日举行。届时,人们邀请村寨里十二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到家中跳饭魂舞。这十二人中,有一人领舞,一人吹芦笙,一人吹直箫,其余人分别手持甑、升、斗、瓢、碗、酒、谷子、玉米、肉块等物品,围着一张事先摆好,上置饭菜及酒瓮的桌子翩翩起舞。他们先从院中跳至堂屋,再从堂屋抬上桌子跳至楼上,认为这样方可把谷魂接回。每年二月人们接谷神魂,是为了祈求谷神保佑五谷丰登。
苦聪年
苦聪年是云南省拉祜族支系苦聪人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苦聪年历史悠久,根=据清代光绪年《普洱府志》所载:“苦聪人以六月二十四日为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为岁首,至期烹羊豚祀先,醉饱歌舞”。新平、镇源一带的苦聪人,在苦聪年这一天,各家家长于清晨手持一只活鸡,前往自家田中,用石块搭一石台,架起一个“梯”,铺上松毛,插一株栗树枝,随后杀鸡,将鸡血淋于石台四周,口诵祈求五谷丰登的祷词。诵毕,摘下成熟的谷穗和包谷连同鸡一起带回家中。夜晚,家长在家中杀鸡,在仓龙台上置三只鸡翅膀、米酒、新谷和香烛等,祭祀谷神,以祈丰收。然后,人们载歌载舞,欢度新年,有的手持火把到田间,撒松香驱恶迎善,有的在田坎周围燃起火把,将枯松柏木粉撒在火把上,取消灾灭祸之意。其他地区的苦聪人,在这一天杀猪宰羊,祭祀祖先,在全家聚餐后,全村寨人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尽兴方散。
库扎节
“库扎”亦译“扣扎”,拉祜语,意思是年节,是云南省西南山区拉祜族传统节日。每年傣历三月或四月初举行,为期四、五天。
节日头天清早,当村寨外传来火枪的响声时,大家便聚集一起,在铓锣、象脚鼓声中,唱歌起舞、并奔向寨门迎接亲人回家过节。当提着酒肉、糯米粑粑等各种食品的亲人快到寨门的时候,由村中负责管理宗教事务的“安占”的妻子及村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向来客敬酒和往身上撒米,表示吉祥如意新年快乐。进入寨门后,先到“安占”家,向“安占”磕头祝福,然后唱歌跳舞。
狂欢之后,各自回家。早饭后,各户在家长的带领下,一人拿着一根画有各种图形的标竿,一人手持火枪,两人抬着装有丰盛食物的箩筐,来到寺庙门前平坝处集中,大家把食品放在一起,开始各种节日活动。先由男子们一个接一个的朝深山峡谷放枪。刹那间,山谷里硝烟弥漫。尔后由一长者带领拿着标竿、捧着食品,敲着铓锣的队伍,沿路撒米,并发出“煞、煞”之声,绕村寨或寺庙转几圈,然后进入寺内,竖起标杆,进行隆重的献祭活动。仪式完毕,男孩子打陀螺,妇女们荡秋千。
夜晚,青年人到各家巡视并在门前放枪、泼水、以示人们快到寨中广场聚集。待全寨人到广场,便开始唱歌跳舞,往往通宵达旦。节日第三天,全寨要过年宴。来人各自携带一包饭、一罐菜、一瓶酒、一点肉,聚集在一起,按性别分在两个火塘里举行,男在右侧火塘、妇女在左侧火塘。宴会开始时主持人要致词,庆祝过年,并祝新的一年人人健康,庄稼丰收,六畜兴旺,彼此间进一步的团结,饭后人们还要讨论寨中的公共事务。
拉祜大年
拉祜大年是云南省拉祜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日至初四日举行。每年入秋后,人们就着手准备过大年所需各种物品。妇女们赶制各种服饰,男人们外出狩猎获取各种山味,青年男女纷纷制做芦笙、口弦、荷包,儿童们做“陀螺”,搓麻线。
腊月二十六日起,清扫室内外卫生,并杀猪烤肉,在寨内栽植青松,挂上芭蕉等祭品,祭祀天地之神,以祈来年五谷丰登。除夕夜,各家各户舂制粑粑,然后合家共食。旧时,有的村寨在除夕夜全寨聚会,食用“梯鲊梯夺”,(团结饭〕,由“卡些”(寨头)祝愿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随后,各家给牲畜喂年饭,在农具上粘各种节令食品,以示犒劳同庆。午夜,各村寨呜放火枪、火炮。
初一日子丑之交,青年人手持各种汲水用具,在火枪、火炮声中,奔往山泉,去抢“新水”。当地人认为:最先抢到新水的人家,今年稻谷会首先成熟,第一个抢到新水者,可交好运。取回“新水”,先赕佛敬祖,然后作为老人的洗脸水。老人要为年青人唱词祝福。早餐后,老人携粑粑前往“卡些”家拜年,后,各家各户互相拜访,祝贺新年。人们再聚集到寨场上,有的跳芦笙舞,有的丢荷包,有的打“陀螺”尽兴方散。初一日,不准外人人寨。初二日,才可走亲访友,互相祝贺新年。
届时,长辈为晚辈唱祝词,拴红线。过去,各村寨在节日期间,择日举行“芦笙会”,吸引来四方乡民。芦笙会伊始,“卡些”手端篾桌,上置装满籽种的篾箩为前导,然后是老人组成的芦笙队,最后是群众。在“卡些”致词后,人们跳起芦笙舞,舞毕,各家前来领取盛在篾萝内由跳芦笙舞所孕育的“神种”,然后将其拌在自家种子里,以祈五谷丰登。
拉祜小年
拉祜小年是云南省拉祜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九日至十一日举行,节期为三天。当地民间相传:旧时因男人出猎或远征,不能按期返家过年,女人们为了犒劳男人而再过“小年”,所以有大年是女年,小年是男年之说。在初八夜晚,各家各户开始舂粑粑,作为节令食品。届时,全村寨人聚集在一起,举行跳取“神种”的活动。当地人称正月十二日为“满年”,意为到这天节庆活动基本结束。
端午节
拉祜族也有过端午节的习惯,云南省南部的拉祜族,端午节这天盛行种树种竹。传说端午节这天是撒在田地里的包谷种子脱离谷壳的日子,也是种植树木最容易成活的日子。据说这天种树,即使是将树枝倒插在土里也能成活,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在这天到房前屋后或村寨旁种植树木,芭蕉等,这天禁止乱砍任何植物。有些人家还在这一天备办洒肉,宴请亲朋好友。
火把节
拉祜族的火把节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届时,每家每户都要杀一只鸡,准备好丰盛的佳肴,天黑时进行祭祀。之后,家家户户点燃松明做的火把或蜂蜡做的蜡烛。男女青年们则在篝火旁载歌载舞,尽情欢唱。
拉祜族火把节的由来有两个传说:一说很久以前,在拉祜族居住的勐糯山上住着一个善人和一个恶人。恶人长得奇形怪状,专门吃人的眼睛。善人生得相貌端正,性情温和,专门做好事。后来善人在一只没有角的山羊头上安了一对蜂蜡做的角。晚上,善人点燃了两支蜡角,山羊就跑到勐糯山上,两支蜡角像火把一样把一架山都照得亮堂堂的,山羊在山上乱跑,状如山上到处都有火把,于是把恶人惊跑了,人们才得以安生,时值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从此,每逢这天,家家门前点燃火把,以示敬善人、除恶魔。另一传说是,天神厄萨要拉祜人每年向他上贡,机智勇敢的拉祜人扎努扎别带领人民反抗,因此触怒了厄萨,厄萨便把天变黑,把太阳、月亮、星星和其它能发亮的东西藏起来。天地黑暗人们不能耕种,扎努扎别就教人们用松明和蜂蜡绑在牛角上照明耕地,庄稼依然长得很好。为了怀念扎努扎别为民造福的功绩,人们每年六月二十四这天都要点燃松明火把和蜂蜡烛,天长日久便成为火把节了。
祭祖节
祭祖节是拉祜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举行,届时,各家各户在室内神桌一侧摆上一张竹篾桌,其上按逝去祖宗的牌位置芭蕉、菠萝、桃子、石榴等祭品若干份,并杀鸡献饭,焚香烧纸,行祭祀之礼,请列祖列宗返回家过节。祭仪由家长主持,祈求袓宗保佑全家平安。七月十五日晚,各户再次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祭毕,将所用祭品移至寨外僻静处倒掉,节日遂告结束。
清明节
拉祜族人民也过清明节,届时,家家户户要准备酒饭,到本家族的墓地扫墓。到墓地后,首先要清除坟墓上的杂草,并加培新土。整理完毕,将带去的饭菜摆在墓前,便杀鸡悼念亡魂。祭祀完毕,凡参加扫墓的人围坐在墓前进行野餐。各家凡有立碑,迁坟事宜,均在这天进行。扫墓回来,特别是遇有立碑或迁坟之类的事,还要请客吃饭。
新米节
新米节是云南省拉祜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底至八月初举行,具体日期不定,谁家谷子先熟,谁家就先过节。过节那天,主人把谷穗挂在正门上,远近的亲朋好友要携带礼品前来向主人祝贺,主人要备宴席款待客人。吃饭时,临时在堂屋摆一张神桌,上摆谷穗,点燃香火。将鸡肉、米饭、瓜豆等食品放在神桌上祭祖先。堂屋正中另摆一桌,宴请老人和村外来的客人。饭前由持家男人先给狗盛一大碗饭。开饭时主妇给客人倒酒,并推一老人祝酒词。席间主客互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饭后,全村老少集中在某家院子里或晒场上,男女青年吹奏芦笙,跳起象征耕种、收割、舂米的优美舞蹈;姑娘们着盛装,携手围成圆圈,踏着芦笙的节奏,甩手漫舞,有的则敲起象脚鼓、打着铓锣。姑娘和小伙子利用跳舞的良机,寻找意中人。老人们则聚在某家的竹楼上,喝酒、咂烟、共叙家常。
到了晚上,全族的男女青年,在打谷场上,把火燃得旺旺的,手牵手围成圆圈,通霄达旦地欢跳芦笙舞。传说远古时候,拉祜人不知道种谷子,只靠采摘野菜野果和狩猎过日子,生活很贫困。是天神厄莎教会了他们种谷子。为了感谢天神厄莎,拉祜人当新谷成熟时,便用火将谷子烘干舂成米,待煮出香喷喷的新米饭后,便盛一碗敬献给天神厄莎,并举行各种娱乐活动庆贺新米成熟,五谷丰收。
献地谷
献地谷是云南省拉祜族支系苦聪人民间祭祀节日,每年旱谷播种完毕举行。届时,当地农户纷纷来到田地里祭献地谷。先在篾笆上置米、盐、酒等祭品,由家长主持,行祭祀之礼,以祈谷物丰收。祭毕,返家再祭。在室内香案上置酒、盐、米、谷子等祭品,将一些茅草、鸡毛拴在竹竿上,并插在室内地上,由家长祈祷,以求五谷丰登,人丁兴旺。
拉祜族的风俗习惯
拉祜族的日常生活习俗
每逢节日或过年,家家都要赕佛和敬祖。在各种祭祀,届时要洗澡、换衣,在专人指挥的“三鸣炮”仪式献祭品后把祭品分到各户,以保证各家各户都能得到“福分”。
拉祜族中的苦聪人在狩猎时,习惯将猎获的兽头奖给第一枪射中者,前腿奖给发现猎物的人,剩下的肉,人均一份。
若有客至,都要敬酒献茶。献茶时,一般第一碗主人喝,第二碗敬客人,以表示真诚,茶水中无毒,让客人放心。
拉祜族的婚俗
拉祜族青年男女婚恋和社交比较自由。婚嫁的当天,男女双方都要杀猪,男方要把猪头送到女方家,然后破成两半,一半仍要带回;女方家的猪头也是如此,以表示骨肉至亲、“新婚和合”。拉祜族婚姻为一夫一妻制。有到妻方居住3年的习俗。夫妇不睦,可请人出证,烧断丝线,即可离异。
拉祜族的食俗
拉祜族过去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主食当地生产的大米和包谷。喜用鸡肉或其他配料加大米或包谷做成稀饭,有瓜菜、菌子、血、肉等各种稀饭,其中鸡肉稀饭为上品。
拉祜族日常喜欢将菜、肉及佐料和水放入一段鲜薄竹筒内煮熟,既有竹之清香,又保持原有肉菜的香味。拉祜族烤肉别具风味,大都猎获的野兽肉,或直接用火烤,或用芭蕉叶将肉包住埋入火中,烧熟而食。烤肉香脆可口,佐以麻辣佐料后还能开胃。猎获物的下水和杂碎,就地燃火,放入竹筒内煮熟分食。在开膛剖肚时,中年人喜欢用手捧喝热气腾腾的“护心血”,据说猎物的护心血有补血消除劳损的妙用。
拉祜族不仅会腌菜、腌肉、磨豆腐,还会酿酒。在民间,男女均嗜饮酒,并有在酒和肉上不分彼此的习惯。平时喜饮烤茶,烤茶是将大茶入罐烤至焦黄,待香味飘出后对入水稍煮即饮。
典型食品主要有:松鼠干巴、干糁、香草烤牛肉等。
拉祜族的服饰
拉祜族妇女服装具有青藏高原妇女服装的特点,多穿黑布开襟长衣,衫长到脚面,开岔至腰部,衣领和开岔处都镶锈彩色花边和银泡,下穿长裤。西双版纳有的妇女剃光头,包黑包头巾,戴大耳环,胸前佩挂“普巴”(大银牌)。男子穿黑色对襟短衫,下穿宽大长裤,外出佩刀,既是生产工具,又是自卫武器。
拉祜族的居住
拉祜族的住房富有湿热地带建筑特色。传统的住房有木桩竹楼和落地式茅屋两类。木桩竹楼按建筑规模的大小分为两种,一种是供个体家庭居住的小型竹楼,楼下关养牲畜及堆放柴火,楼上用木板或竹笆隔成两间,前间设火塘,火塘上方挂一“炕笆”,供烘烤粮食及防火之用,后间为卧室。另一种是供大家庭居住的大型竹楼,即“长屋”。澜沧县坎卡乃、南段一带的长屋最大面积达300平方米左右,一般在100平方米左右。楼上正面设有走廊,但无窗子,从正中或两侧开门。室内按小家庭的多少隔成若干间,每间住一个小家庭。在正对住房的过道上设有火塘及大锅,供小家庭开伙之用。长屋旁建有粮仓,粮仓内亦分为若干格,每个小家庭使用一格。大型竹楼和小型竹楼的楼上均设有一晒台。
拉祜族的丧葬
古代拉祜族盛行火葬,明、清以来大部分地区改为土葬。
成年人死,不论男女均须鸣火枪,一是报丧,二是为死者灵魂开路。尸体先用清水擦洗,再用白布包裹后入棺停于堂屋,棺前摆放死者生前的生产、生活用具,并供一碗米,米上放一鸡蛋(用于选坟址或火葬地点)。尸体在家停放的时间,老年人一般停三天,其余则于当天或次日出丧。出殡前,巫师要为死者唱丧歌,叙述死者从生到死的人生历程,对死者生前的为人多加称颂,并反复念诵灵魂返回祖先居地的路线及地名,以使亡灵牢记。
保持火葬习谷的村塞均有一公共火葬场,多选在村寨旁的林边平地。具体的火葬地点用蛋卜法选定,在鸡蛋落地摔破处挖一浅坑,内架木柴,尸体置于其上。木柴按井字形状层层架起,层数视死者性别而定,男性八层,女性九层,据说是因为男人的肋骨有八条,女人的肋骨有九条之故。最后由巫师或老人点火焚化。尸骨的处理各地略有不同,有的地区不掩埋骨灰,有的稍事掩埋。死者生前的生产生活用具或火化,或置于尸体焚化处。
实行土葬的村寨也有公共墓地,墓址也靠蛋卜法选定。葬式有仰身直肢,也有侧身屈肢,头向东方。葬毕,参加葬礼的人带一碗米到死者家中吃丧饭。
不论是火葬还是土葬,下葬当天,全村停止生产,各家不舂米,以示对死者的哀悼。
对被杀、自杀、摔死、淹死及被野兽咬死等非正常死亡,一般在其死亡处就地火化或埋葬,不举行葬礼。
拉祜族的禁忌
生产禁忌:每月初一、十五、三十早晨不舂米、不耕作。父母亲的忌日,不播种。村中死人,全村停止生产1天。
交往禁忌:大年初一不准外族人进寨,住在家中或接近寨边的客人也不准走,而是用好酒好肉款待他们,节后放行。外来男女不能在同一房间住宿。
待客禁忌:主人杀鸡待客,客人不能主动拿鸡头吃,如主人拿给客人吃时,客人要接受,不得推辞或转让给别人。
其他禁忌:禁止打狗杀狗。生孩子不满3天,不许外人进入。旧历正月布谷鸟叫时不能结婚,认为碰到布谷鸟,结婚不吉利。外人不得随意拨弄火塘,不得从火塘上跨过。
上一篇:柯尔克孜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下一篇:黎族的传统节日
相关阅读
- 112岁小孩的本命年礼物排行榜,送12岁本命年小孩什么礼物好
- 2送穷神怎么送,送穷神的日子和讲究忌讳
- 3无春年出生的龙宝宝好吗,无春年生宝宝要注意什么
- 42024年迎财神是哪一天,2024年迎财神的时间和方位
- 5八字火旺的女人做什么生意好,八字火旺的女人从事什么行业招财
- 6八字火旺的男人戴什么首饰好,八字火旺的男人适合戴什么
- 7男人逢九年最忌讳什么,男人逢九年要注意什么
- 8全年最凶的8天日子,全年最凶的8天日子要注意什么
- 9婚姻八字可以信吗,婚姻八字是不是真的
- 10女士戴本命佛的注意事项,女士戴本命佛的忌讳
- 11大年初三的禁忌有哪些,大年初三10大禁忌
- 122024年入火运对土命人好吗,2024年土命人的运势如何
图文推荐